被夸大了的失败经验,无非是变相的成功学( 二 )



本来应该静下来心来研究的一门科学 , 却被浮躁的人们所绑架 。

马云为了推行自己的“失败教育” , 创办了湖畔大学 。马云不止一次表示退休后会写一本书 , 叫《阿里巴巴的1001个错误》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史玉柱是这样反思失败的:人在成功时候总结的经验往往是扭曲的 , 在失败时候总结的教训往往是最真实的 。失败的时候要认真总结 , 避免头脑发热 。

大佬们说的很对啊 , 在大佬们放个屁你们都能追成热点的年代 , 他们口中失败已经脱离了他们本身想要传达的意思 , 本意是好的 , 但是失败教育归根到底还是依赖于那个总结反思的人 , 而不在于从谁的口中说的 。

也比较有意思的是 , 这些成功大佬们的失败学却要他们的成功做背书 。

中国90%的创业企业会失败 , 如果你没有成功过 , 你的失败故事就没有人听 , 你如果中途一直默默无闻最后失败告终 , 你失败的经历也没有人关心 。但是一旦你成功了 , 你的失败就是你巨大的“财富” , 甚至可以有资本装逼了 , 你可以像马云一样:我人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建立了阿里巴巴 。

这就是我们研究失败的怪圈之二 。

4
我们把问题回归到失败本质 , 失败的社会地位真的这么高么?失败和成功之间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出奇制胜》这本书里面讲述的案例 , 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感悟 。

2008年 , 4名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75~2003年美国创业者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研究 。他们的目的是想看看经历过生意失败的创始人在后来的创业上表现如何 。他们是否已经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研究人员将两类企业家的失败案例进行了对比 , 一类是成功将企业带到上市的创始人 , 另一类则是以前从未创办过企业的创业者 。

结果证明 , 在调整了统计误差范围之后 , 有过失败经历的企业家未必就比一辈子从未经营过企业的人做得更好 。指望在把一家企业搞砸之后突然就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了 , 这跟你因为输了第一场比赛就觉得第二场能赢没太大区别 , 都不太着调 。

根据这项研究 , 另一方面 , 成功的企业家却有50%的可能性在二次创业中取得成功 。你胜利的次数越多 , 你就越有可能再次胜利 。

2011年 , 创业指南针(Startup Compass)公司研究了3200家初创阶段的科技公司 , 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 。“对于具有很高市场风险的软件公司来说 , ”研究人员比约恩·赫尔曼解释说 , “不确定性实在是太大了 , 以至于你从上一家公司获取的经验 , 都不一定能对第二家公司的实际成功起到显著作用 。”

创业成功本就是小概率事件 , 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 如果创业失败真的和成功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 那么我觉得只要天天喝鸡汤 , 你就能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了 。反而你之前的成功经历却给你在行业留下了口碑 , 增强了自信 , 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了铺垫 。

所以 , 这样看来 , 吃一堑长一智 , 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样的话 , 其实还是要辩证去看的 , 别陷落在鸡汤里无法自拔 。

这就是这就是我们研究失败的怪圈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