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的历史 重庆万州的历史名字( 二 )


在老城的基础上规划新城 , 先后修整环城路、文明路、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西山路、果园前路、果园后路、长城路、望江路、电报路等12条泥结碎石马路 。
动工兴建万安桥、福星桥;开辟钟鼓楼、南津街两处新市场;兴建西山公园 , 建成高大的西式钟楼 , 为长江沿岸仅次于上海、武汉的第三大钟楼 , 至今仍是万州的标志性建筑 。
继而整顿市容 , 规划区域 , 划定商铺、住宅地段 , 修建公厕 , 古老的万州面貌一新 , 商业日臻繁盛 , 一跃成为四川的三大城市之一 , 有“成、渝、万”之称 。
1950年设万县专区 , 属川东行署区 。万县专署驻万县市 , 辖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驻复兴镇)、巫溪、云阳、奉节、巫山、忠县等8县 。1952年万县专区属四川省领导 。
原由川东行署直辖的万县市划归万县专署领导 。辖1市、8县 。1953年万县市改为省辖市 , 委托万县专署代管 。原大竹专区所属梁平县划入万县专区 。辖1市、9县 。
1970年万县专区改称万县地区 , 地区驻万县市 。辖万县市及万县(驻沙河镇)、开县、城口(驻复兴镇)、巫溪、巫山、奉节、云阳、忠县、梁平等9县 。
2005年 , 撤销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 , 由万州区直接管理镇乡、街道 , 辖13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 , 幅员面积3457平方千米 。
2005年6月24日 , 万州区人民政府驻地由太白岩街道迁至陈家坝街道(即由高笋塘82号迁至天城大道756号)2010年 , 重庆三峡移民搬迁安置任务已全面完成 。
万州是最大的三峡移民区 , 迁入移民26.3万人 , 三峡库区有1/5移民迁移到万州 。万州因成为三峡移民的主要迁入地 , 规模扩大 , 变成重庆第二大城 。
扩展资料:
万州区地处四川盆地东缘 , 重庆市东北边缘 , 面积345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万亩 , 其中田58.49 万亩;大于25度坡地50.14 万亩 , 其中旱地32.49万亩) , 城市面积32.5 平方公里 。
区内山丘起伏 , 最高点普子乡沙坪峰 , 海拔1762 米 , 最低点黄柏乡处长江边 , 海拔106 米 , 西北部高升乡凤山材肖垭口 , 海拔高度为1373.3 米 , 境内相对高差分别为184.5 米、1266.8 米 。
低山、丘陵面积约占四分之一 , 低中山和山间平地面积约占四分之一 , 极少平坝和台地 , 且零星散布 。境内河流纵横 , 河流、溪涧切割深 , 落差大 , 高低悬殊 , 呈枝状分布 , 均属长江水系 。
长江自西南石柱、忠县交界的长坪乡石槽溪(海拔118米)入境 , 向东北横贯腹地 , 经黄柏乡白水滩(海拔106米)流入云阳县 , 流程80.4公里 。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江北的苎溪河、渡河、石桥河、汝溪河、浦里河 , 江南的泥溪河、五桥河、白水溪河共八条 , 溪沟93条 , 总水域面积为16.3万亩(108.66平方千米) 。
境内出露地层的地质年代多见于中生代三叠纪和侏罗纪 , 形成时间距今2.3~1.37亿年 , 以侏罗纪分布最广 , 三叠纪次之 , 局部地方有距今2.85~2.3亿年的古生代二叠纪地层 。
也有距今250万年的新生代第四纪地层 , 境内地质构造线 , 属新华夏系第三巨型隆起带武陵山褶皱带西缘与大巴山弧形褶皱带控制的四川菱形构造盆地的北东三北东方向延伸出境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