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和原文朗诵( 二 )


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 , 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 , 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 , 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 , 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 , 每每就不如人意 , 但另一方面 , 也正是这些困难 , 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 , 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 , 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
然而道理在此还没有说完 , 上面只谈到 , 在人与客观环境这一对矛盾中 , 客观环境对人的触动 , 反过来 , 针对人的主观世界对此又是怎样做出反应 , 孟子接着指出:“人恒过 , 然后能改;困于心 , 衡于虑 , 而后作;征于色 , 发于声 , 而后喻 。”
客观环境的困难和自身判断的失误 , 造成人在改造客观的过程中的错误 , 而他也就在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教训 , 从而达到“能改”的境界——这个“能” , 从语义上讲 , 不仅体现了人的愿望、决心 , 也体现了人的能力 。他因为自身所遭遇的困难而忧虑、痛苦、困惑 , 造成内心的压抑 , 而他也就在不断冲破这些心理压抑的尝试中 , 活跃了自己的思维 , 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 。
更重要的一点 , 人是有感情的 , 又是社会性的 , 他有痛苦 , 有忧虑 , 想发愤 , 想创造 , 必然表现在形色上 , 吐发在言辞中 , 期望得到理解与同情、启发与帮助 。人就在这一切与忧患的斗争中 , 一方面求得了物质的生存可能 , 另一方面更求得了精神的生存 , 表现了他的活力、意志、情感、创造能力 , 一句话 , 表现了他“生”的价值 。这 , 就是“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的全部含义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文及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和原文朗诵】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