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的由来 古筝的来历是什么

【筝的由来 古筝的来历是什么】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 。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 。以后筝弦逐渐增加 。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中有具体说明 。许慎说:“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为瑟,易竹以木 。”朱骏声日:“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 。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以木 。唐以后为十三弦 。”现代更增加至二十一弦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筝弦当为十二弦 。用假甲弹筝,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公元前502年)的梁代《梁书-羊侃传》载:“有弹筝人陆大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诗中有:“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可见三国时期仍是用肉甲演奏 。

筝的由来 古筝的来历是什么

文章插图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