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过后,鸿星尔克掉粉10.7万,销售额仅剩不足1/10,国货们品牌耐力该如何持续?( 二 )


相比之下 , 不少国外运动品牌在华市场遇冷 。
据美国投资研究机构晨星公司报告显示 , 今年4月 , 阿迪达斯、耐克在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分别同比下滑78%、59% , 优衣库销售额下滑超过20% , 而李宁天猫旗舰店销售额涨超80% , 安踏也有显著增长 。
6月25日 , 耐克发布2021财年第四财季报告 , 期内耐克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19亿美元 , 没有达到22亿美元的预期水平 。8月5日 , 阿迪达斯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财报 , 期内营收50.77亿欧元 , 同比增长51.5% , 值得注意的是 , 其大中华地区的销量下降了近 16% , 中国成为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地区 。
寻路与追赶
不过 , 虽然此番国产运动品牌热度空前 , 但情怀不能抹平一切鸿沟 。
客观来说 , 国产运动品牌和国外运动品牌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 这存在于产品设计开发、市场运营、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 。国外大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依旧存在 , 部分消费者仍可能在一段时间后回流到阿迪达斯等国外运动品牌 。
如何调整品牌战略 , 提升产品力、品牌力 , 将一时热度转化为消费者对品牌实力的拥护 , 是国产品牌值得思考的问题 。
在今年第二季度财报发布后 , 李宁集团CEO钱炜强调 , 未来 , 李宁将继续贯彻“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 , 并没有收购新品牌的规划 。公司将着重挖潜李宁式体验价值 , 打造“肌肉型企业体质” 。为了让品牌更聚焦 , 李宁公司选择主动收缩 。据财报显示 , 截至6月30日 , 李宁的线下门店为6745家 , 较去年年底减少了188家 。
在国际化策略上 , 李宁公司态度依旧谨慎保守 。虽然自2018年纽约时装秀开始 , 李宁便颠覆老旧品牌印象 , 走向国际市场 。不过 , 在实际业务上 , 李宁在海外的销售额始终在低位徘徊 , 根据财报 , 李宁今年上半年营收中仅有1.2%份额来自国际市场 , 其余全部来自中国市场 。李宁早前也作出回应 , 表示中国有很多机会可以做 , 因此还将继续深挖与扩大李宁国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
与李宁坚持单品牌不同的是 , 安踏则采取多品牌、全渠道战略 , 来满足不同消费人群和消费层级的需求 , 2009年安踏收购FILA , 此后 , 安踏还收购了Sprandi、Descente、Kolon Sport等国外品牌 。其中 , 安踏主品牌面向大众市场 , FILA则主打中高端市场 。
随着FILA业绩增长 , 其目前已超越安踏主品牌 , 成为安踏业绩增长的核心 。相比之下 , 安踏主品牌上半年增长疲软 , 且除FILA和安踏主品牌外 , 其他品牌营收贡献极少 。有机构分析 , 作为“拼合的巨人” , 抛开FILA和其他收购的品牌 , 安踏仍是那个安踏 , 面对目前掀起的国潮热浪 , 安踏也开始思考主品牌“大众、专业、新国货”的未来发展 。
7月8日 , 安踏针对主品牌发布了未来5年战略目标及未来24个月快速增长计划 。希望到2025年保持中国运动品牌领导者地位 。
国产运动品牌龙头的路线规划还在调整完善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即使李宁、安踏等在众国产品牌中成绩一骑绝尘 , 但在产品研发创新方面 , 目前其与阿迪达斯、耐克仍存在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