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千万别再小看内向的人,性格越是内向的人内心越有力量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态度”与“情感”有人说,所有你维系不好的情感,大多都会有根源性问题 。
且不论根源性这个答案为何,心理学爱好者首先要清晰的是,情感从属于态度 。而态度则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他人、观点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一种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往往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和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
心理学:千万别再小看内向的人,性格越是内向的人内心越有力量

文章插图
现在我们知道,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个部分 。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习惯等,具有协调一致性 。是“态度”这一心理状态,在生理上一种较为复杂又稳定的生理性反馈与体验 。
我们通常熟知的“情感”,不仅包括道德感,还包括价值感 。具体表现在人类行为举止上,就是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这些人生感受或基本态度 。
态度的概念与外延发展心理学爱好者往往具备探索分析事物本质的思维和习惯,他们深知,常人所理解的态度(情绪状态),与心理学上所研究的情绪态度,在概念范畴上不是一回事 。
心理学:千万别再小看内向的人,性格越是内向的人内心越有力量

文章插图
普通人常常把态度情感,归因于个体的性格、经验和即时反馈,却完全忽略掉“态度”产生的根源 。在这一误判认知的基础上,人们往往会对他人的情绪状态,作出错误的判断或解读 。
所以,想要清晰了解人的情绪情感,就有必要理清能将情感涵盖其中的“态度”,所涉及的种种心理学关联 。
在心理学发展史上,对“态度”的定义,最早是由心理学家斯宾塞和贝因于1862年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从心理学层面而言,人的态度是一种先产生出来的主见,是把个体的判断和思考触发引导到一定方向的“先有观念”和心理倾向,也即我们日常说的心理准备 。
心理学:千万别再小看内向的人,性格越是内向的人内心越有力量

文章插图
在此基础上,受三十年代心理学研究中的行为主义影响,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更新了前人对态度的分析和判断 。他认为,人的态度,实质上是一种心理和神经准备状态 。
它主要通过人的生活经验组织起来,这种经由经验组织起来的“心理和神经准备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情境的反应 。显然,奥尔波特的定义,重在强调个体经验在心理态度形成中的作用 。
1948年,心理学家克瑞奇提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待“态度”,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态度其实是个体对自己日常生活中某些社会现象的动机过程、情感过程、知觉过程的持久组织 。与奥尔波特一样,克瑞奇对态度的定义,强调的仍然是人在当下的主观经验 。
心理学:千万别再小看内向的人,性格越是内向的人内心越有力量

文章插图
但是,比奥尔波特更有进展的是,克瑞奇是把人当成会思考并主动将事物加以建构的个体,而不仅仅是被动的生活经历者 。
1984年,美国心理学家巴克关于“态度”的概念和定义又有了新的论断 。他认为,“态度”其实是人对他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 。但他同样强调,人的态度是一种观念、意见性的主观性的东西 。
及至现代,心理学家迈尔斯于1993年再度更新“态度”的定义,并被公认为目前为止,对态度较为完善的提法 。迈尔斯认为,从心理学范畴而言,“态度”就是人对某物、某人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而这种反应,往往会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中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