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二宝育儿|比大熊猫还珍稀!云南发现极危物种黄胸鹀,为何13年连升五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些年 , 一些已经消失的物种 , 濒危物种 , 极危物种频繁出现 , 比如:桃花水母、仙女虾、伊犁鼠兔、雪豹、异叶苣苔、鼠鹿等等 , 充分说明了我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
近日 , 在云南丽水云和县发现一只极危物种黄胸鹀(wú) , 其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 据了解 , 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 。
黄胸鹀比大熊猫还珍稀!如今已在我国多地均发现其踪迹 , 比如我国福建厦门、深圳梧桐山地区、孟津黄河湿地内等 。 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为何黄胸鹀13年连升五级?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胸鹀
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 。 曾经在我国属于分布极其广泛的一种鸟类 , 体型娇小 , 是典型的河谷草甸灌丛草地鸟类 。
黄胸鹀体长14-15厘米 , 色彩鲜亮的鹀 。 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至中国东北(包含:芬兰、俄罗斯、中国、蒙古、朝鲜、日本) , 越冬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 , 行程可达4000公里以上 。
黄胸鹀的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开阔平原地带的灌丛、草甸、草地和林缘地带 , 尤其喜欢溪流、湖泊和沼泽附近的灌丛、草地 , 据了解 , 黄胸鹀的栖息器的主要特征有稀疏柳树、桦树、杨树的灌丛草地和田间、地头 。
黄胸鹀的生活中 , 根据时期的不同 , 生活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 在繁殖期的时候 , 黄胸鹀常以单独或者成对活动 , 而非繁殖期的时候 , 常常以集群出没 , 少则几百只 , 多则上千只 。 古人经常以此分辨是否繁殖期结束 。
据统计 , 黄胸鹀的集群大小最多可以达到3500~7000只 , 因其性格胆怯 , 十分怕人类 , 一旦有人经过 , 都将造成大规模集群飞行 。
黄胸鹀属于杂食性动物 , 其食性随季节而不同 。 繁殖季节主要以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 , 也吃部分小型无脊椎动物和草子、种子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 。 因此 , 农民常常在农田里做出稻草人 , 驱赶黄胸鹀对粮食的破坏 。
黄胸鹀 , 用了13年保护级别连升五级 , 于2017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极危(CR)”物种 。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其种群数量锐减呢?
厄运!黄胸鹀被视为“天上人参”
曾经的黄胸鹀 , 在我国分布十分地广泛 , 2017年12月5日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 黄胸鹀的评级被从“濒危”升级为“极危” , 距离下一级“灭绝”只剩一步之遥 。 而13年前的2004年 , 黄胸鹀的评级还是“无危” 。
造成黄胸鹀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 , 是人类的饮食文化 。 黄胸鹀俗称“禾花雀” , 禾花雀又被称为“天上人参” , 被认为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 从清代开始 , 广东就有食用黄胸鹀的记录 。
从上个世纪90年代 , 黄胸鹀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的大补最佳的食材 。 根据《保护生物学》期刊调查分析 , 预估2001年 , 将有100万只被人类食用 。
- 红包|如果亲戚给你家孩子600红包,他家有4个孩子,你该怎么办?
- 育儿方式:正向强化大于负向纠正
- 科学育儿有讲究,孕期怎么吃,生出的宝宝才漂亮又健康呢
- 育儿|云南15天育儿假来了!昆明市民有话要说…
- 妈妈,你为什么这么焦虑?因为上了“科学”育儿的当
- 一月睡二月哭三月攒肚,掌握这些“育儿密码”,家长都能轻松带娃
- 育儿干货:掌握猛涨期3个信号,喂养要跟上,助力娃“生长开挂”
- 为什么孩子爱撒谎?
- 河北一姓成的宝妈,得知老公给二宝取名"牛成群",瞬间不淡定了
- 生了二宝,可别忽视了大宝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