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诗词配图画 清明节诗词配图画( 二 )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写了一群儿童在清明节放风筝的欢快心情 。近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春瑦纸鸢图》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 。

节日诗词配图画 清明节诗词配图画

文章插图
齐白石《春瑦纸鸢图 》 辽宁省博物馆藏
节日诗词配图画 清明节诗词配图画

文章插图
《春瑦纸鸢图 》(局部)
《春瑦纸鸢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是齐白石《石门二十四景》之一 。画家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了峭壁山石一片葱绿,旁边一树冠枝繁叶茂,绿树翠封峰,生机勃勃 。在山石之上,一红衣少年手中的风筝已飘向高高的空中,另一褐衣老者似在指导少儿放风筝 。上有题识:“仰观万丈落儒冠,一线欲无云际寒 。不见木鸢天上去,诸君尘世未曾看 。”1910年,湘潭名士胡廉石把自己住在石门附近的景色,请王仲言拟定了24个题目,再委托齐白石按题作画 。齐白石精心构思,换了几次稿,花去3个多月的时间,才完成《石门二十四景》这组作品 。《白石老人自述》一书中,记录了创作过程,说:“廉石和仲言,都说我远游归来,画的境界,比以前扩展得多了 。”生活中最平常的风景、最简单的事物、最普通的生活小事在齐白石的笔下妙趣横生,
真可谓是匠心独运,妙笔生花 。
五 、插柳
插柳,始于唐代 。人们头戴柳或将柳插门上以避虫疫,还可预报天气,古谚云:“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宋代的“弄柳”习俗达到极致 。
节日诗词配图画 清明节诗词配图画

文章插图
王弘力 《中国古代风俗百图 · 清 · 卖柳条》
六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 。蹴鞠,即用足踢球,现代足球运动的前身 。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蹴鞠,最初用来训练武士 。唐宋时期,蹴鞠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 。
杜甫《清明》诗云:“十年蹴踘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这说明在唐朝时蹴踘就是清明习俗之一 。《宋太祖蹴鞠图》描绘了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大臣们一起踢足球的情景 。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王维的《寒食城东即事》诗就描绘了踢球的技艺 。陆游《春晚感事》云:“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 。”可见在宋代“寒食蹴鞠”民俗活动的广泛性 。
节日诗词配图画 清明节诗词配图画

文章插图
元代 钱选 《宋太祖蹴鞠图》
《宋太祖蹴鞠图》原作为北宋苏汉臣,元代钱选临摹,现藏上海博物馆 。该画设色淡雅,用线古拙 。钱选题识:“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 。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 。”表现出了对此画仰慕已久的心情 。
七 、 荡秋千
荡秋千开始流行于南北朝,最早叫千秋,后为避忌讳,改为秋千 。唐宋时期,荡秋千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 。据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把病毒荡走飞走,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清明打秋千的最初主要是女性 。
“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 。”唐代诗人韦庄的《麟州寒食》描写了清明荡秋千的习俗 。清代画家陈枚的《月曼清游图册》之《杨柳荡千》描绘了这一情景 。
节日诗词配图画 清明节诗词配图画

文章插图
清代 陈枚《月曼清游图册》之《杨柳荡千》
北京故宫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