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纯属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
有一些父母在宝宝1岁左右时 , 都会经历一件事 , 就是宝宝特别怕生 , 一见不到妈妈就嚎啕大哭 , 对此有一些妈妈很困扰 , 产后恢复后想去上班 , 结果宝宝根本离不开自己
这是由于小宝宝出生后 , 对待陌生的人和环境 , 胆子会比较小 , 接触妈妈的时间比较长 , 对妈妈有极强的依赖 , 突然这个"完全亲近、完全信任"的人不在身边 , 他们便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
有妈妈说 , 她是选择悄悄离开 , 等到孩子找不到她时 , 肯定会哭 , 但是这也没办法 , 要让他慢慢习惯 。 这的确是一种方法 , 却不是一种好方法 。
孩子童年的恐惧 , 很多都来自未知的经历 , 经验不足让他们胆怯 , 让他们变得胆小 。 "逼迫"并不能使孩子勇敢 , 我们需要的 , 是让他们慢慢适应 , 最后去克服这个恐惧 。
孩子小的时候 , 由于经历较少 , 对陌生事物、奇怪的物品等会产生害怕的感觉 , 但是家长在面对孩子说出"我害怕毛毛虫" , "我害怕打雷"时 , 很多都会说"胆子那么小 , 这一点东西有什么好怕的" , 让孩子的恐惧到嘴边都不敢说出来 , 而是收进心里 , 闭着眼睛躲过 。
但是这样却让这份恐惧一直留在孩子心底 。
在我小时候 , 家里的长辈在我害怕蜘蛛的时候 , 也是这样说的 , 但是至今 , 每次遇到蜘蛛我还是选择闭上眼 , 永远克服不了 。
小孩子的经历与大人不同 , 恐惧的点也大不一样 。 所以 , 在面对孩子说害怕时 , 不要用我们的观点来试图阻止他们害怕 。
文章图片
当孩子面临恐惧时 , 家长要拒绝以下行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 父母一定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 , 让孩子克服恐惧的烦恼 , 父母一定要学会拒绝以下的行为:
拒绝以"善意的谎言"欺骗孩子
邻居家是一对爷爷奶奶 , 带着一个调皮孙子小虎 。 我经常听到隔壁的奶奶对小虎说"晚上8点还不回家 , 就会有黑黑的东西跑出来把你吃掉" 。 有一次他到我家串门找我的女儿玩 , 不知不觉玩到了8点半 , 但是由于奶奶的"恐吓" , 隔着几步路家的他也不敢回 , 那天在我家里哭到睡着了 , 最后才悄悄抱了他回家 。
虽然孩子调皮 , 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 , 但也会害怕这种未知的事物 。
我以前也觉得"善意的谎言"没什么 , 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明白 , 直到有一次女儿太调皮 , 我半开玩笑对她说"你是外面垃圾桶里捡来的 , 再不听话我把你扔回去" 。
而隔了大约半年后 , 一次女儿发烧 , 半梦半醒的时候跟我讲"妈妈不能不要我 , 不要把我扔掉 , 我以后一定会乖乖的" 。 那个时候的我才知道 , 小孩子会毫无保留地信任着家长 , 每说的一句话对她的印象都很深刻 。
文章图片
不强迫孩子直面恐惧
小孩子本身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接受能力会比较弱 , 在他面对"恐惧物"时 , 更会从身体、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抗拒 , 这时如果强迫他直接面对 , 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 让他的恐惧继续加深 。
而且父母作为孩子的重要支撑 , 如果强迫他直面恐惧 , 有时候还会导致他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 。
那父母除了注意为孩子营造良好环境外 , 还应该怎么培养孩子从小就学会克服恐惧呢?在这里我推荐一种方法:行为接触改善法
什么是"行为接触改善法"呢?
简单来说 , 是小孩子从小因为经验不足等问题 , 在面对一些未知情况时 , 会莫名对它产生害怕心理 , 但是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 , 我们通过慢慢的"接触"来让孩子面对恐惧 , 克服心里的恐惧感 , 最后知道"这种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 而不是通过逃避来解决一时的害怕 。
- 如何做好“数学启蒙”?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家长要细分
- 孩子把“耍无赖”当绝招,哪里出了问题?父母看过来
- 孩子为什么喜欢“顶嘴”?孩子这些心理,家长应该早知道!
- 老人带娃,若能做到这3点,是孩子的“福分”,长大基本都很优秀
- 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恭喜你,“内向”的孩子有“高潜能”
- 孩子出生后,若有这3个特征,说明他是来“报恩”的,中的就偷笑
- “亲情对我有什么用?”孩子“价值观”养成期,父母该注意什么
- 如何让自己孩子有“好人缘”?聪明的父母只抓住这4个点,别错过
- 长期由老人带娃,会造成孩子“情感性饥饿”,家长别掉以轻心
- 为什么有些医院同意“陪产”,有些不同意?医生不说,父母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