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数学启蒙”?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家长要细分( 二 )


父母一直都很疑惑 , 为什么有的孩子从小就有数学天赋 , 而自家的孩子却很害怕数学?其实 , 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需要从小培养 , 也就是数学启蒙要从小抓起 。 孩子的数学启蒙有许多的敏感期 , 分为五个阶段 , 分别是0-1岁、1-3岁、3-6岁、6-9岁、9-12岁 , 这五个阶段的学习节奏和深度是有差别的 。
不同阶段的孩子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学习能力 , 这也就意味着"数学启蒙"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 这样看来 , "数学启蒙"分阶段做好计划进行会更加有效和具有实操性 , 最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把握好孩子数学启蒙的敏感期 , 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能力 。
接下来 , 我就分成两个阶段来进行"数学启蒙"操作说明 , 说说各个阶段的启蒙各有哪些重点 , 又该如何进行?
如何做好“数学启蒙”?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家长要细分
文章图片
学龄前阶段(0-6岁)
侧重点:数感、兴趣 , 简单的计数能力 , 半抽象概念
操作指南:结合生活 , 糅合到游戏之中
孩子小的时候就初步形成"数感" , 能笼统的感觉出物品的大小、轻重、多少 , 例如两颗糖比一颗糖好 , 两块饼干更多等 , 因此 , 父母不能靠说的 , 而是让孩子自己去动手 , 例如让孩子自己去拿事物、找玩具、堆积木等 , 在各种感知觉的结合之下 , 孩子慢慢地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 这是基础 。
兴趣也是这个时期的重点 , 一直强迫孩子记忆数字也是不可行的 , 需要在游戏和生活中来引起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 , 例如去超市买东西 , 让孩子帮忙记住商品的价格、挑买的东西、学着去付账和记账 , 充当一回小管家 , 这个过程孩子积极参与 , 让孩子在生活情景中去接触数学 。
也可以将数学启蒙糅合到游戏中 , 例如掷骰子凑糖果、掷骰子爬楼梯等 , 用简单的游戏让孩子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字""数量"对应到现实生活之中 , 这样的方式简单也不枯燥 , 能让孩子始终抱有良好的兴趣 。
学龄前阶段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时期 , 这个时候将数学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 , 孩子也会更有兴趣 , 让孩子用念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能够加深孩子数学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
如何做好“数学启蒙”?不同阶段有不同“侧重点”,家长要细分
文章图片
学龄后阶段(6-12岁)
侧重点:思维能力 , 系统化学习
操作指南:用孩子多动手 , 课堂知识的掌握
到了学龄阶段 , 孩子已经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教学知识 , 这些都是更加抽象的 , 学龄前的数感和兴趣是孩子进行系统化学习的基础 , 能够让孩子进一步了解数学的含义 。
这个阶段孩子接触到空间关系 , 这个抽象的概念一开始很难理解 , 需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去理解 , 例如用硬纸板制作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等 , 在实操的过程了解"立体""空间"的概念 ,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训练孩子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 。
到了高级阶段 , 孩子需要系统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读 , 这需要孩子的各种数学能力糅合在一起 , 逆向思维、空间想象力、系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 如让孩子规划自己的房间 , 想想需要什么东西、能放什么东西 , 让孩子自己决定 , 这也在无形之中去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 。
数学思维不仅是学习上需要的 , 孩子的生活也离不开 , 例如花费、规划、时间安排等都是数学的范畴 , 因此数学启蒙至关重要 。
真正的数学启蒙不是生硬地给孩子灌输知识 , 也不是填鸭式教育 , 而是让孩子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 ,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 主动地构建起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 也是锻炼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 。 因此 , 父母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学习 , 而是让孩子学会玩 , 让孩子自己感兴趣去学 , 这样才是正确的操作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