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全文拼音版 临江仙夜归临皋拼音版皋的读音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全文拼音版 临江仙夜归临皋拼音版皋的读音】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全文拼音版 临江仙夜归临皋拼音版皋的读音

文章插图
【注释】
临皋:即临皋亭,苏轼自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后,与家眷共居于此 。
东坡:在黄州东门外,原是荒地,约数十亩,苏轼予以垦殖,并取名为东坡 。元丰五年(1082)春,他在东坡构筑雪堂,但家属仍住在临皋亭,因此常往来于雪堂和临皋之间 。
“家童”句:形容僮仆早已熟睡 。家童,家里的僮仆 。鼻息,睡着时的鼾声 。
此身非我有:语出《庄子·知北游》,谓自己不能主宰自身 。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指为世俗名利而奔忙 。《庄子·庚桑楚》云:“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
縠纹:江波微澜,平如皱纱 。縠,有皱纹的纱 。
“小舟”二句:说想就此乘小舟遁入江海,以尽余年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全文拼音版 临江仙夜归临皋拼音版皋的读音

文章插图
【评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 。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这场莫须有的文字狱让他险些丧命,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 。在黄州,他是戴罪之身没有俸禄,生活拮据,还要遭人看管 。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他在困顿之中看透生命的无常,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 。某个深秋之夜,他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回临皋亭住所后,写下这首《临江仙》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全文拼音版 临江仙夜归临皋拼音版皋的读音

文章插图
词的上阕写夜饮醉归,家僮已睡,只得立在门外,静听涛声 。“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这里的“东坡”并非人名,而是指黄州城东门外的一块坡地 。醉而复醒,醒而复醉,一个人心中一定是有难以言诉的委屈才会这样借酒浇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内心难以解脱的苦闷和抑郁 。“归来仿佛三更”,当他回到临皋亭寓所时,已经很晚了,“仿佛”二字,传神地刻画出了他醉眼蒙眬的神态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夜色已深,家童早已沉睡,发出雷鸣般的鼾声 。他听到家童的鼾声,家童却听不到他的敲门声,形象地描绘出一个醉鬼主人被家童关在门外的窘境,风趣逗人 。面对这样的情景,他表现出的是一个长者的宽容慈祥,他没有责怪谁,而是索性坐下来聆听江边的潮水声 。至此,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他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 。
词的下阙写万籁俱寂,江涛之声引起思绪万千 。他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此问,源出《庄子》 。在庄子虚构的一段对话中,舜帝问丞说:“道可以获得和拥有吗?”丞反问道:“你的身体都不是你自己所有的,你怎么能拥有道呢?”舜说:“我的身体非我所有,那归谁所有呢?”丞说:“这是天地所委付的形体 。生命非你所有,乃是天地所委付的和气;性命非你所有,乃是天地所委付的自然;子孙非你所有,乃是天地所委付的蜕变 。你的行动、居留、饮食,都不是自己控制的,乃是天地间气的运动,又怎能够获得和拥有呢!”苏轼的“此身非我有”与庄子的“此身非我有”不同 。苏轼是被俗务牵扯,被命运安排,这是当下他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他一生宦海沉浮,总是身不由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什么时候才能够彻底放下身心,不再为功名利禄而劳苦奔波呢?“长恨”揭示了他内心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何时”表示他其实还是很难真正忘却功名前程 。他向往归隐山林的自由生活,但是又放不下国家百姓,这正是他内心苦闷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