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彬的宁绍台道生涯( 三 )


顾文彬在这通密禀中驳斥谣言道:“所用亲友皆择其极诚实者,安能把持公事?每遇公事,随到随办,从未积压一件 。宾客随到随见,从未迁延一刻 。至银钱交涉,只有正课及分征等事 。……至于吸食鸦片,必有憔悴枯槁之色形于面目,且安有水旱烟俱不吸,而反吸食鸦片之理?所造谣言,事事与职道所为相反,始亦不知谣言云何 。”最后,他表示:“职道去此一官,亦不足惜,惟颠倒黑白,倾轧成风,仰仗大人主持公道耳 。职道服官中外二十余年,公事不敢不勤,操守不敢不谨,生平兢兢自矢,岂有暮年忽焉失节?且素不与人争竞,惟以清白之躬,遭此谗谤,不能不剖雪陈明,且杜将来造谤之根 。至于究竟有无劣迹,难逃大人洞鉴,且宁波大小官员、绅士往来杭省者络绎不绝,可访可查 。古语云,止谤莫如自修,职道惟有益加谨慎,以塞忌者之口,以无负大人栽培之意 。”
杨昌濬当场看了密禀道:“方子颖本是乱说的 。”顾文彬以为官多年的经验与才智巧妙化解了这场矛盾,赢得了杨昌濬的信任,在浙江官场站稳了脚跟 。
谈判高手 保护民生
鸦片战争后,宁波作为开放口岸,有英国、美国领事馆驻扎在此,因此,顾文彬与英国领事费贤礼、税务司惠达多有来往,并以礼相待,和平共处 。
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宁波当地百姓与英国领事馆发生了一起填塞新开河的纠纷案 。其时,当地民众因田地被潮水侵灌,欲填新开河,遭到英人反对 。“民人周廷贵遍贴招子,声言是日鄞、慈、镇三邑之民,合力填新开河,英国领事不允 。余恐酿成衅端,先札饬鄞县姚令于是日前往弹压 。”次月初三日,顾文彬接到英方照会,得知他们已将此事上报“英国驻京大臣” 。五日,顾文彬在致其子顾承的信中写道:“近日因填塞新开河一案,与外国人颇费唇舌,然断不至决裂,惟外国人深恨周廷贵,屡与作对,已将各情申送彼国驻京大臣,我不能不与之分辩,已请中丞飞咨总理衙门,以备与外国人辩论,此事为民田被咸潮侵灌,力图保卫,其理甚直,决不至打下风官司也 。”同时,他邀请熟悉洋务的士绅张竹坪到宁波,“托其与英领事商办填河事” 。十日,张竹坪与“副领事索公面商填河一节”,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定于十五日从新开河西首填起 。新开河河形自东至西,大家认为应从东首填塞,但因张竹坪表示已与英方已商定从西首填没,不能随意更改,故只得维持原议 。是日,顾文彬札饬鄞县县令姚慎庵赴工地“谕话弹压”,工程则托张竹坪、杨淡泉具体负责,所需约二三千串,暂由顾文彬垫付,“因一时捐办不及之故,将来集捐仍可归还”,由阜康钱庄杨远香支付 。顾文彬的前任就想填塞新开河,但未办成,他本想上半年办理,但“屡议不果”,这次经周廷贵一闹,坏事变好事,激怒洋人,“几乎决裂,今日居然得手,故倍觉快意” 。至二十三日,新开河西口填塞工程完工,鄞县、慈溪、镇海三县民田数十万亩,从此将“永绝咸潮侵灌之患” 。张竹坪又与英方索翻译见面,双方讨论挖通淤塞之内河事宜,张竹坪告诉英方必须在新开河中间筑坝,“庶水可断而泥可挖,翻译亦以为然” 。在新开河中段横筑一坝,靠近东首,即与填塞东口无异 。“此坝既筑,永远不开内河,即成淡水河,咸潮亦不能灌入,将来东口以内,每日潮挟沙而来,不能挟沙而去,不过一二年,自然淤成陆地,此不塞之塞也” 。至同治十二年(1873)六月,“新开河两坝两闸一桥俱已完工” 。这成为顾文彬上任之后的“第一快心事” 。
顾文彬与英领事打交道时,面对他们的嚣张气焰,有理有节 。同治十二年(1873)闰六月初九日,“英领事啊喳哩欲抽回来文,与之面谈争论,词穷而去” 。他们还发照会给顾文彬,表示提出以后文书“欲用英文不用中文,欲用花押不用钤印”等无理要求,顾文彬“层层驳诘,至欲与在总理衙门评理”,使对方自知理亏 。顾文彬因对方认错,就没有再追究,认为“盖办理中外交涉事件,须得风便止,不可过火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