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的字词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拼音版全文注音( 四 )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jīng]旗蔽空,酾[shi]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qiáo)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mí]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zhǔ]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sù] 。哀吾生之须臾[yú],羡长江之无穷 。挟[xié]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zhǎng]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客喜而笑,洗盏[zhǎn]更[gēng]酌[zhuó] 。肴[yáo]核既尽,杯盘狼藉[jí]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
6.游褒禅山记
宋·王安石
褒[bāo]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zhǒng]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miù]也 。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ǎo]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jiù]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huò]而无物以相[xiàng]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shèn]取之也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guī]君玉,长乐王回深父[fǔ],余弟安国平父[fǔ]、安上纯父[fǔ] 。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7.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