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实YOLO|来自原生家庭的3种“伤”,看似平常,但有人用尽一生都未曾治愈( 二 )


这里 , 我想说的是:明摆着的问题都不是最可怕的问题 , 最可怕的、最易伤人的且对人伤害最大的 , 恰好就是那些我们不以为意的东西!
千万别以为孩子小 , 就真的“没心没肺”、“没脸没皮”!
不是孩子聪明与不聪明的问题 , 有些东西 , 是先天就具备的 , 是本能!比如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信任、被鼓励 。
千万别以为孩子小 , 就保存不了幼时的记忆!
孩子与父母的交往模式 , 会折射到他今后几乎所有的人际关系里;模仿父母而来的行为模式 , 会让孩子一生都“挥之不去”;孩子年幼时的心理缺憾 , 会让他下意识地去外面寻觅!
来自原生家庭的这3种“伤” , 有人用尽一生都未曾治愈一、不好好说话的“伤” , 不会与他人相处
就拿我儿子的事情来说 , 我以为的很高明的、很委婉的、很含蓄的那句提醒(你认识刚才的那个阿姨吗?) , 实在是有些“阴阳怪气”!
父母们貌似都有一个习性 , 就是把孩子的错误指出来 。
但是呢 , 又怕说话太直 , 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 就会下意识地“拐弯抹角”起来 。
实际上 , 作为成年人 , 我们其实更喜欢别人能就事论事 , 希望别人能直话直说 , 一些拐弯抹角的话 , 更难让我们接受!
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父母的这种“善意”其实是不合理的 , 其一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引起心智不成熟的孩子的叛逆 , 其二是孩子会学到这种说话方式 , 要么不懂直接表达心意 , 跟人说话时也这么“阴阳怪气” 。
总结起来就是:孩子会不懂如何与他人相处 , 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 。
二、不被认可的“伤” , 不会与自己相处
有孩子之后 , 特别是孩子慢慢长大之后 , 如果说对孩子没有期望 , 是不太可能的 , “望子成龙”几乎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思 。
然而 , 孩子之所以是个孩子 , 不是他们愚蠢 , 而是他们“无知”——他们的成长步调很难跟父母期望中的一致 。
其实 , “屡教不改”是孩子的常态 , “恨铁不成钢”也都是父母的无奈 。
但这些 , 都是对孩子的一种否定甚至可以说是不信任 , 如此地催促孩子成长 , 对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
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 , 一般都很擅长几件事情:自我反省、自我否定、自我攻击!
自卑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 他们不会与自己相处 , 如何“自我和解”是他们一生都在攻克的难题!
三、过分理想化的“伤” , 不会与世界相处
我们都非常希望自己能一直处于一种状态:可以心无旁骛地做一件事情!
无奈的是 , 这种理想状态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 。
除了极少部分的艺术家可以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情 , 我们大部分人想要成事 , 都是需要与人合作的 。
也许你很专业、很厉害 , 你对自己要求很高 , 所以 , 你也希望别人也能够用高标准约束自己 。
但是呢 , 你往往很难调动你身边人的积极性 , 你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人“拖后腿” 。
有人等着被鼓励、有人等着被奖励、有人等着被安慰、有人有事没事闹情绪……
遇到这样的人 , 你只会很无语 , 因为在你看来 , 他们可能连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都没有 , 你会感觉身边都是“一滩烂泥” 。
每个父母貌似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 即便自己什么都不行 , 也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完美的孩子——他们会下意识地对孩子有更高的要求 , 孩子如果不能达成 , 他们就会去否定 。
以至于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这种思维 , 过分理想化 , 总希望自己身边的所有人(领导、同事、父母、配偶、孩子等)都是最理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