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状|拼颜值?那些“网红”幼儿园正在远离教育场景( 三 )


所以 , 教育空间不在于多么柔美或者炫酷 , 反而应该要契合孩子的成长需求 。 比如:孩子在3-6岁时 , 身体中每块肌肉、每块骨骼的发育需要不同的动作去训练 , 包括跳跃、旋转、攀爬、翻滚 , 那么学校的空间设置或者设备设施 , 如果能恰到好处地让孩子在不经意间锻炼这样的动作 , 那就是非常好的设计 , 而不是一味地害怕孩子跌倒 , 让他走平路 。
在教育上有一个词叫“感统训练” 。 针对的是 , 现在很多孩子们会患有“感统失调”症 , 这是一种缺少足够运动、缺少和大自然接触而引发的一种城市儿童常见的发育障碍 。 那么 , 为了解决怎样的问题 , 幼儿园在设计上就要辅助孩子们训练感统 。 但是 , 真正在落地时 , 还是有幼儿园比较担忧 。
其实 , “安全”一直是国内幼儿园建设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 在国内 , 幼儿建筑的规范已经非常严苛了 , 安全、防护规范都是在不断加码 。 我们可以看到 , 现在幼儿园的护栏越来越高 。 我早期在做设计的时候 , 栏杆的高度90公分到1.1米已经很了不起了 , 现在已经到1.3米、1.5米了 。 这就像监狱了 , 有些矫枉过正 。
此前 , 日本设计师日比野拓在中国做演讲 , 掀起了日式幼儿园设计的小高潮 。 其实 , 日本人做设计 , 有自己的文化理念 , 他们特别注重孩子的勇敢 , 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 。 怎么来实现呢?他们会特意做一些“疼痛设计” , 比如设置水坑、爬坡、凹凸不平的地方 。 他们认为 , 就应该让孩子磕碰、绊倒、摔跤 , 因为在真实的世界里 , 就是会有很多危险 , 孩子们要学会面对这一切 。
蜂巢状|拼颜值?那些“网红”幼儿园正在远离教育场景
文章图片
日本鹿儿岛二葉幼儿园-保育园
那么 , 中国人是怎么看待这些设计的呢?
我的一位客户去日本参观幼儿园所 , 问了日本园长一个问题:你们这些危险的设计 , 让小朋友们在这里摔跤、磕碰、流血了 , 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 他问了好几遍 , 园长都没听明白 。 后来随行翻译人员翻译了多次 , 园长终于懂了 , 然后回答 , 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况 , 家长会给幼儿园的老师或园长说 , 不好意思 , 给您添麻烦了 。
看 , 这就是文化差异 。 所以日本人的设计理念很难在中国的幼儿园大面积推广 , 但他们给了我们一个思考:安全 , 不等于过度保护 。
03
老师和家长 , 也是教育空间的参与者
幼儿园空间设计理所当然要为孩子考虑 。 但是幼儿园同时也是一个系统 , 除了孩子 , 还有其他角色 , 比如老师、管理者、家长 , 他们是不是也应该被考虑进环境的设计中?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有体会 , 即使我们再爱孩子 , 当我们很疲惫时 , 也很难有心思和他们良好互动 。 同样的 , 老师也是这样 。
举个例子:老师每天来到学校 , 发现车子没有地方停 , 或者从停车的地方离幼儿园很远 , 又或者今天要淋着雨进校园 , 那么他这一天可能都会给孩子传递负能量 。 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尽可能地消除各方不必要的精力涣散 。
蜂巢状|拼颜值?那些“网红”幼儿园正在远离教育场景
文章图片
中国各地校园接送拥堵场景
去年 , 我们为一个公办园所做了一个“安全岛”项目 , 用于解决家长接送孩子遇到的问题 。
在中国 , 孩子“接送难”是很多城市面临的难题 。 没有地方停车 , 交通也很拥堵 。 尤其是这所幼儿园位于上海建国西路 , 路两边都有梧桐树 , 一到放学时间 , 这条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