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蜜蜂怎么分蜂 土蜂怎样分蜂最成功( 五 )


一、山蜂的生活习性 山蜂多居于山区和半山区的树洞、石缝里,过着群居生活 。一般蜂群由6万 只左右组成,稍大的蜂群可达7万只左右 。每群蜂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 和几百只雄蜂组成 。蜂群中蜂王和工蜂是永久性蜂,而雄蜂只有在繁殖期间才会出现 。山蜂多选择冬季背风、夏季阴凉的地方居住 。山蜂的耐寒能力很强,冬季零下35℃~38℃也可安全过冬 。夏季气温在35℃时仍能照常工作 。山蜂多采集野生植物的花蜜,很少采集农作物花蜜 。山蜂采集花蜜时很勤劳,即使蜜源很少也极力去采集 。早春和晚秋的中午,照样飞出工作,一般每年可比家蜂多出巢工作30~45天 。
二、蜂桶的制作和放置 接蜂前,应先做好山蜂的窝巢即圆木蜂桶 。蜂桶由底桶、继桶、桶底、桶帽 (盖)组成 。底桶和继桶可选用长100~120厘米、直径40厘米左右的园木 制成 。用凿子掏成空心并清除内部木屑后呈园桶状,桶内壁不宜太光滑 。在桶体下方的边缘处,做成一长4厘米,高1厘米的巢门 。山区通常选用林 中的自然干枯的空心树,截出所需长度,稍加制做便成蜂桶 。制好后,放在 阳光下晒干,并将桶内壁均匀挂蜡,以便山蜂定居后尽快采蜜和造蜡 。一般继桶比底桶要长2倍多,也有不分底桶和继桶两者合为一体的 。桶底可用比 蜂桶底口面积稍大的园形木板制成 。桶底和蜂桶连接处除留巢门外其余部分 应密封好 。桶的上口一般不用另加桶盖,直接用树皮或其它木板做成和蜂桶 口大小适中的园锥状桶帽,扣在桶口上即可 。园锥桶帽的下缘要长出蜂桶10 厘米左右 。外面再加一层草编帘子以防雨水 。桶帽与桶口相接处也应密封,帽的内侧也应挂蜡 。桶帽、桶、桶底之间应连接固定好 。蜂桶做好后,放于房舍附近的背风向阳、后边有树、前面开阔、夏不积水、冬不积雪的地方 。放桶时,蜂桶应尽量垫得高些,一般以长颈酒瓶倒立做垫墩,并在桶底垫塑料布防潮 。也可用光滑的木杆或其它材料做垫墩,主要是防止鼠、蚂蚁等进入巢门 。蜂桶要分散摆放 。放置要端正、坚固,以防桶倒蜂逃 。清除蜂桶周围的污物、杂物 。接蜂前最好将桶帽下面涂少量蜂蜜 。
三、接蜂方法 山蜂分群多在春季5月10日至6月2日和秋季7月20日至8月10日进行 。接蜂时操作者要戴好蜂帽等保护装备 。常用的接蜂方法有巢门接蜂法和结团收捕法 。巢门接蜂法:当蜂群分群开始飞成喇叭筒形状时,在1~2分钟内,将涂有蜂蜜的桶帽(或桶盖)用一只手提着 。当蜂王出生时,迅速用另一只手或手 握的草把,将蜂王托到桶帽上 。手离开后,山蜂很快结团并越结越大 。然后 就可把桶帽轻放在蜂桶上 。当本群大部分蜂都进入桶后再盖严桶帽并固定好,之后再缩小巢门或关闭巢门,在夜间妥善移动放置好蜂桶 。蜂群进桶后 要注意看护,如果桶内安静,可打开巢门,不安静可随时关闭巢门 。结团收捕法:在巢门接蜂未能成功时,蜂王第一次起飞不会飞太远,一般都 落在附近树上、房檐等处结团 。此时,接蜂者可搭梯子上去,一手把蜂帽放 在蜂团上方接近蜂团,另一手用草把将蜂团由下向上驱赶,待蜂王和全群蜂在桶帽下面结团,再将桶帽提走,以引蜂入桶 。此期如收捕不成功,蜂群就 会向远处迁飞 。蜂群远处迁飞时,可用锹或手撒扬小灰(草炭土)或泼水的方法挡住其去路,迫其停留在附近的树上或房檐等处结团,以便再次收捕 。此外,在野外发现分蜂群结团在树枝上时,可锯断树枝将蜂团放入蜂桶内,也可将其抖落在面袋里,带回放入蜂桶 。发现山蜂群在树窟里时,可在白天量好高度划好记号,晚上将树锯断抬回家养 。先锯去上段后锯下段,防止桶倒蜂逃,注意人身安全 。在石缝里发现山蜂时,要在其分蜂时用巢门接蜂法或结团收捕法接蜂家养 。也可在山上立些空蜂桶,以招引分群蜂居住,当蜂 群住后安静进入正常工作时,可在夜间抬回家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