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景甜自曝“坏毛病”:那些敢于报忧的孩子都来自什么家庭?( 二 )


家庭本该是温暖的港湾 , 父母却成了冰冷的象征 。
时间长了 , 孩子痛了 , 病了 , 伤了 , 累了 , 再也无心开口 , 习惯了自我消化 。
没有人喜欢把所有的痛自己扛 , 只是苦于无人分担罢了 。
02因为开口之后更苦 , 所以不敢开口孩子受伤之后为什么不愿、不敢向父母开口?因为开口意味着二次伤害 , 心里更苦 。
育儿专家杨樾说:很多中国家庭有一种奇怪的逻辑 , 孩子在外被欺负了 , 家长总是先数落自己的孩子 。
批判型:“为什么别人不被欺负 , 就欺负你?”
马后炮型:“告诉你 , 你不听 , 活该 。 ”
孩子受伤后求助父母 , 求的是安慰、温暖 , 得到的却是训斥打骂 , 那么孩子何必自讨没趣、扩大伤口呢?
家庭治疗师李松蔚曾讲过自己的事:
小学时因为用眼姿势不正确 , 导致看不清黑板 , 可是他害怕父母打骂 , 就没有告诉父母 。
上课看不清黑板 , 就听声音 , 借其他同学的笔记 。
每次检查视力时 , 为了蒙混过关 , 他甚至提前背视力表 。
为什么不愿意告诉父母眼睛近视?
后来他反思 , 可能是觉得自己犯了错 。 而每次犯错之后 , 父母总是一味责备 , 对他毫不理解 。
比痛苦更痛的是 , 最爱的父母火上浇油 。
【凯叔讲故事|景甜自曝“坏毛病”:那些敢于报忧的孩子都来自什么家庭?】
孩子犯了错、遇到困惑和问题 , 正是需要爱、需要帮助的时候 。
如果父母习惯责骂抑或是冷嘲热讽 , 只会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
慢慢地 , 孩子就缺少了对父母的信任 , 隐藏了自己的倾诉欲望 。 亲子间 , 也就失去了更多沟通的可能 。
03父母做好这3点 , 给孩子“报忧”的底气很多父母抱怨孩子遇事不愿意给父母说 , 那个不想吐露心声的孩子 , 就像是父母眼里撬不开的锁 。
可是扪心自问 , 我们给足孩子报忧、求助的底气了吗?
我们又该如何给足孩子这种底气呢?

  • 用心看见孩子的需求
《理想之城》中 , 孙俪饰演的苏筱进入集团后 , 遭遇了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困境 , 她打电话向父亲求助:“爸 , 如果有一天 , 我很成功 , 但变成你讨厌的人 , 这能叫成功吗?”
父亲告诉她:“筱筱 , 无论你变成什么样 , 爸爸都不会讨厌你的 , 你都是爸爸最爱的女儿 。 ”
困惑时求助父亲 , 这样的“父女情”让人羡慕 , 背后离不开父亲一次次用心看见女儿的需求 。
在苏筱面临失业时、遭遇失恋时 , 窝在家里处于失联的状态 , 父亲打不通电话 , 第二天就飞到上海去看她 , 给她准备喜欢的饭菜 , 安慰她 。
看见孩子的需求 ,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看见 , 才会给予父母信任和信赖 。
  • 在孩子求助之时 , 给于鼓励和引导
《如何拥抱一只刺猬》中写过一件事 。
杰里克放学回家 , 跟父母说:“我有个朋友很想去看一部电影 , 可是电影里有一些不太好的情节 , 但是他说 , 只要到了不该看的时候把眼睛闭上就可以了 , 你们觉得他这么做对吗?”
他父母没有说“你不要再跟他做朋友”之类的 , 而是主动听他讲了原委 , 因为父母知道那个所谓的朋友就是儿子自己 , 是他想要想去看这电影 , 于是给出了良好的建议 。
当孩子求助时 , 读取到孩子背后的小心思 , 给予鼓励和引导 , 既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 也打开了孩子未来“求助”和“报忧”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