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妈妈,你会死吗?”两位妈妈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二 )


小雅|“妈妈,你会死吗?”两位妈妈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儿子虽然没有了“失去爸爸”的痛苦,却有了“爸爸是不是不爱我”的担忧和不安全感。
所以,父母一味的拒绝谈“死”,也可能对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会让孩子感到愤怒与悔恨!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说: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因为大家对死都很忌讳。其实,父母一味的避讳不是良策;现在【亡羊补牢】,快给孩子补上这一课吧!
04、父母该如何跟孩子谈“死亡教育”呢?
死,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没有死亡教育,人们就无法理解生命的意义!还会造成对生命缺乏敬畏!
①根据孩子的年龄,正确谈“死亡”
·3岁前,不必刻意强调死亡
对于不到3岁的孩子来说,还无法理解生与死的意义,也无法理解他人的感受!此时,父母不必刻意强调死亡,尽量平常化面对就好。
·3-5岁间,用分离的概念来阐述死亡
一般而言,孩子从3岁起,就会对死亡充满好奇,向家长询问死亡是怎么回事!此时,父母可以用【分离】来表述死亡。
小雅|“妈妈,你会死吗?”两位妈妈的不同回答,造就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文章插图
《爸爸去哪儿》中,夏天因为狗狗去世很伤心,当她询问狗狗去哪儿时,爸爸夏克立没有回避,而是告诉她:狗狗去世了!
·5岁以上,要建立正确的死亡认知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已经完全可以接受死亡的事实了,他们一般可以通过他人的反应,知道【死亡】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此时,父母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死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意识。
②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认识“死亡”
父母若是不知道如何跟孩子谈论“死亡”时,可以借助绘本,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死亡”,知道如何与其他生命和平相处。
利用绘本中的动物死亡,告诉孩子,生老病死,是一切生命的宿命。只有让孩子知道了死亡的意义,才会更加明白生的可贵。毕竟,关于活着这件事,死亡是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