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国外热议中国出台《家庭教育促进法》,美网友认为美国可从中汲取灵感( 二 )


据《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观察,“家庭关系”在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不过,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澳大利亚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建立了基于“契约精神”的家庭观念 。
澳大利亚颁布的《1975年家庭法》和《1995年家庭法改革法案》明文规定,“子女的最大利益是父母和法院皆需考虑的首要因素”,父母应该与子女建立“有意义的关系”,即父母能够与孩子保持密切和持续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传统上澳大利亚欧裔白人对孩子的培养重点,跟孩子的成长阶段和兴趣特长密切相关 。
采访人员个人与老师的沟通经验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一是老师没有对孩子进行任何批评,而是反复称赞孩子的优点和特长;二是老师会建议和引导家长可以在家里陪伴孩子时,进行哪些类别的活动 。
一位资深的澳大利亚小学校长告诉采访人员,她认为在小学阶段,父母陪伴孩子的意义大于“拔苗助长式”的知识学习 。她援引一句老话“集一村之力养育一个孩子”,强调陪伴的重要性 。在采访人员问到为什么倾向于鼓励式、而非批评式的教育时,校长说,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被批评和指责时,大脑会进入到“保护模式”,拒绝接受新的信息 。相反,鼓励可以激发孩子更深一步地探索他喜爱的领域,有效培养创造力和分析能力 。
澳大利亚各地有许多专注于培养父母如何教育子女的慈善机构 。这些机构开设有育儿、亲子和家庭教育的讲座与交流会 。地方政府拨款和私营企业资助保证了许多“父母培训”课程是免费或象征性收费的,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情况下提高父母的教育能力 。
客观地说,澳大利亚并非一味推广所谓的“快乐”教育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观察到,进入高中后,学习任务逐年加重 。如果是希望进入大学深造的高中生,在最后两年常常会写作业到深夜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悉尼、墨尔本、堪培拉等主要城市的中小学都因防疫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中小学开始采取网上授课的方式 。许多中学生都建立起开放式的“网上晚自习” 。学生们从晚饭后自愿进入到网上的互动式课程系统,相互鼓励完成作业 。遇到学术问题,同学间可以及时分享和讨论 。
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澳大利亚学生为了早日接触社会和替家庭分担经济压力,都会在白天打工之后,坚持参加网上晚自习的学习 。这种习惯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帮助 。
欧洲:国家拥有最高监督权
欧洲许多媒体把《家庭教育促进法》与中国此前把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视为“精神鸦片”、打击对明星的盲目崇拜、取缔各种课后培训等联系起来 。
“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德国新闻电视台认为,中国的教育过去过度依赖学校,新的法律明确了家庭教育的法律义务,也将更加突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作用 。对于现阶段来说,《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重点任务是,家长被禁止给孩子强加过多的学习任务,同时规定家长应当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和课余生活,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该法取得怎样的效果还需要看中国学校教育的改革,比如高考制度是否改变为平时考核和毕业考试相结合的模式等 。
“德国等许多欧洲国家尽管没有专门的家庭教育法律,但在《基本法》《民法典》《家庭法》,以及各州的教育法规中都有相应的规定 。”德国柏林中小学教育学者斯佩贝格对《环球时报》采访人员表示,“对欧洲国家来说,家庭教育是家长的义务,而国家则要监督这种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