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孕孕|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 二 )


简单来说 , 情感是来自人类“爱与被爱”的基本需求 。 这个主要的动机就构成了人与人之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磁场” 。
3、吸引磁场
“我被蛊惑了!如果那个无赖没有对我下药 , 我才不会爱上他!”——莎士比亚 ,
人类想要发展亲密关系 , 比其他动物要来得难 。 如果是鲸鱼 , 它们只要在几百里外发出声波 , 然后朝回应的声波前进就好了 。 只要躲过了鱼叉、油污和渔网 , 它们就能找到伴侣 。 如果人类和山羊一样 , 两只公羊会以额头相撞 , 撞到头痛之后 , 它们就会明白和母羊交配比撞头要有趣得多 。 在动物界 , 求偶往往是利用一种以上的感官 , 使同物种的雄性与雌性相遇而繁衍后代 。
但人类却运用不同的规则:我们寻觅伴侣的动机 , 和数千年来沿用相同求偶过程的动物朋友们往往不太一样 。 纵观人类婚姻史 , 你会发现 , 直到最近这几百年 , 才有许多人得到自己选择伴侣的自由 。 不过直至今日 , 世界上还有些地方的婚姻不是自由恋爱的产物 , 而是奉父母之命 , 原因不外乎社会地位、现实或经济等因素 。
我们所需要的快乐、安全感、自尊或其他的许多事物 , 都要经由别人来实现的话 , 这就成为一个大问题了 。 但是要求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 , 正是我们孩提时代所做的事:我们希望妈妈或爸爸来满足我们的所有需求 。 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有关孩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 , 孩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 。
在我看来 , 这两项需求有相同的根源 , 那就是人类共同的“爱与被爱”的需求 。 这些需求没有被满足时 , 我们怎么办呢?还有什么方法可想而知呢?我们不能就此放弃这些需求 , 那等于是放弃了我们的人性 。 我们必须保留它们 , 急切地盼望有一天会得到满足 。 我们使出想得到的所有把戏:哭闹、抱怨、撒娇、甜言蜜语、发脾气、装可爱……但还是不能让需求得到完全的满足 。 至此我们仍不放弃 , 于是我们把这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丢进心里的储藏室 , 并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 。
【幸福孕孕|亲密关系:其实就是寻找自我】这些需求中最主要的就是归属感 。 在孩子们努力寻求归属感时 , 他们很快就了解到 , 如果想要永远被爱 , 并成为父母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 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具有特殊的价值 。 他们必须以显而易见的方式来证明自己 , 因为父母似乎不能明白 , 他们的价值是与生俱来的(至少孩子的心里是这么想的) 。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于是诞生 。
4、制造梦想的机器
孩童时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 , 我们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态度 , 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 。 我们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 , 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的需求为出发点 。 但如果我们的行为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 我们往往会觉得更孤单、更不被重视 。 我们很可能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关怀、温暖和真情 , 从而感到绝望 。 这种感觉会使我们对自己的重要性感到怀疑 。 为了弥补外在世界的不足 , 我们会在内心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 , 让自己成为英雄——也就是我们的小小世界里最特别的人 。
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 , 这个制造梦想的机器人也随之成长 。 当我们开始需要伴侣时 , 我们便在心中描画出一个梦中情人 。 把需求清单逐一输入制造梦想的机器后 , 理想伴侣的形象便完成了 , 且深印在我们的梦想之中 。 有没有听朋友对你说过 , 他们的新伴侣正是他们找了一辈子的人?让我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他们没有在心中预先准备一个蓝图——即使是深埋在潜意识里——他们怎么会知道新侣就是他们的理想情人呢?而且 , 既然他们已经找了一辈子 , 那么这个梦中情人的形象 , 可能在孩童时代就已开始刻画了 。 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断增加 , 梦中情人的蓝图自然会变得愈来愈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