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为什么职业教育才是平民百姓的最优解?( 二 )


如果说杰斐逊的主要贡献是确定了公立学校在技能教育上的多样性,那么与他同时期的,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所确立的普鲁士大学教育体系,则史无前例的将“技能优先”推到了教育理念的最前沿 。
职业教育|为什么职业教育才是平民百姓的最优解?
文章图片
稍稍对教育史有些了解的朋友应该都听说过洪堡体系与纽曼理念的对立:
纽曼理念主张通才教育,认为一个学生要成为知识面广博的生活家,而不是一个工作机器;洪堡体系则是提倡专才教育,它强调学生必须对某一领域的技能有精深的了解,应该在一个垂直领域钻研到极致 。
洪堡体系认为在大学里,职业教育、技能教育才是核心任务,大学生只有在学校里充分掌握了一项技能,才能一走出校园就马上为社会服务 。
也正是得益于洪堡体系,普鲁士在19世纪很快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欧洲最强的工业化国家 。这个体系后来对美国、前苏联和中国等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洪堡体系优缺点非常明显,优点在于见效足够快,对个人和国家都是如此,缺点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视野会受到限制 。
当然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中低阶层来说,想要在以后迅速找到一个好工作,迅速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洪堡体系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
职业教育|为什么职业教育才是平民百姓的最优解?
文章图片
即便是站在今天,洪堡体系对需要摆脱底层困境的人们来说,依然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
我们从宏观逻辑来看这个问题:任何一个人,想要从社会上获得一定的回报,这个回报必须取决于他能够对社会产生的正面影响 。
由此,当一个人掌握了一项对社会真正有用的技能,尤其是比较稀缺的技能时,他就理应在同龄的竞争者中获得更多的回报 。
其实,这不就是那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老话?每一行的从业者,或多或少的为社会提供了价值,然后用这个价值换取养活自己的那部分资源 。
当然,任何一个阶段的社会,总难免出现人为将行业划出高低贵贱的情况,但总体的社会供求关系还是平衡的,掌握技能的熟练度也仍然能大体决定一个人在同行业内的收入水平 。
今天这个社会,行业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但通过“后天习得”的技能换取报酬和社会地位这个原则并没有改变 。
【职业教育|为什么职业教育才是平民百姓的最优解?】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后天习得”呢?这是因为我们要和那些与生俱来的要素区分开,比如男性出卖苦力,女性出卖色相,这并不需要“后天习得”;而那些比较容易掌握的能力,比如开车、做饭、接电话、订机票,甚至写几行简单的代码,也到不了“后天习得”的层面 。
这其实和我们刚才说的道理一样,在对社会有用的前提下,技能越稀缺(一般来说习得难度越大越稀缺),或者技能水准越高,才越有高回报 。
所以技能对中低阶层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上升抓手,因为技能培养不同于素质培养,和家庭出身、所在的地域关系都不大,只要选好路径(你总能选一个相对适合自己并且能学会的技能),掌握了练习方法,就一定能安身立命 。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蓝翔校长许多年前的那番话并不是什么妄言,“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
职业教育|为什么职业教育才是平民百姓的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