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的由来 巾帼原指什么

【巾帼的由来 巾帼原指什么】现常用“巾帼”一词来表示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巾帼原指我国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最早见于《晋书-宣帝纪》 。它里面记载道:“诸葛亮数挑战,司马懿不出,因遗帝巾帼女人之饰” 。在我国古代,巾帼的种类非常多,颜色也各式各样 。头巾一般选用高级的丝织品制成,发饰品上面缀有一些珍贵的翡翠和玛瑙 。正因为巾帼用料考究,做工精细,价格昂贵,一般平民妇女是无权享用的 。所以,后人把妇女中的英雄人物、为国为民不畏艰险而英勇奋斗的女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

巾帼的由来 巾帼原指什么

文章插图
中国古代第一巾帼英雄
如果是按照历史排应该是妇好,商朝著名女将 。名好,“妇”为亲属称谓 。铜器铭文中又称“后母辛” 。商王武丁之妻 。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表明,在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的一系列战争中,妇好多次受命代商王征集兵员,屡任军将征战沙场 。曾统兵1.3万人攻羌方,俘获大批羌人,成为武丁时一次征战率兵最多的将领 。参加并指挥对土方、巴方、夷方等重大作战 。在“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的商代,妇好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为武丁统治集团的重要成员 。曾率兵打压奴隶反抗斗争 。竭心尽力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和特权,深受武丁宠幸,被封于外地,担负守土、从征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