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二 )


商鞅虽从小对各派学说均有涉猎,相当博学 。因此,为了试探秦孝公的倾向,前两次求见时,他故意大谈儒家所崇尚的以礼治国、以仁义服天下的“帝道”和“王道”这使急切希望秦国迅速崛起以争雄于天下的孝公十分扫兴 。商鞅胸有成竹,请求再见孝公 。第三次求见孝公时,商鞅端出了自己治国平天下的真正主张,孝公的浓厚兴趣 。君臣越谈越投机,一连通宵达旦谈了几天都未感疲倦 。
商鞅根据对天下大势的观察并总结了东方列国的改革经验,简单说就是以力服人,对内强化君主专制,对外用武力兼并诸侯 。酝酿已久的治国王天下之策,也是孝公即位以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他们兴奋地为创造一个雄冠列国的强秦在栎阳宫中彻夜不眠地反复磋商,共同探讨着春秋霸主们和当今强魏的谋霸之术,终于确定了变法图强的根本大计 。


战国时期的变法之商鞅变法! 卫鞅变法

文章插图


第一次变法令
从商鞅任左庶长到秦孝公谢世,两位年轻的政治家同心合力,在秦国推行了为时20余年的社会改革 。其中高潮有两次,一次是商鞅作左庶长之后推行第一次变法令,另一次是商鞅被提拔为大良造后推行第二次变法令 。
商鞅便于公元前359年下达了第一批变法令 。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第一,奖励耕织,发展小生产 。商鞅认为,争雄图霸,关键在于有无农战实力,故以“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为变法图强的总方针 。上述法令就是在这一总方针所体现的重农原则指导下制定的 。
第二,压抑私人工商业 。为此,颂布了“致末业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等一系列严厉打击私人工商的法令 。
第三,重赏军功,发展武备 。为此,制定了“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等有关新法 。
第四,限制旧贵族特权,改造贵族政治 。为此,颁布了“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等新制 。
第五,建立什伍连坐法,严厉法制 。


第二次变法令
十年的实践和成效,增加了秦孝公君臣变法图强的信心 。公元前352年,商鞅被提拔为大良造(秦统一前仅次于“封君”的最高爵秩) 。公元前350年,秦政府推出了旨在加强已有的变法成果,进一步发展农战实力的第二批变法令 。第二批新法在政治方面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迁都咸阳;二是普及县制 。第二批新法在经济方面主要有三项内容:一是改革田制;二是均平赋税;三是统一度量衡 。


秦国的巨变
近20年的改革使秦国卸掉了不少沉重的历史包袱,也使秦国很快跟上了时代的大潮流 。在改革的推动下,秦国崛起了,而且是后来居上,雄冠诸侯 。改革给秦国带来的巨变首先表现在农战实力的迅速发展上 。第一批新法实施后,就已“家给人足”“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第二批新法的兑现更促使农业长足进步 。全国储存了雄厚的战争资源 。战时,秦民闻风而动,积极从军,使秦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 。国家不仅很快拥有了强大常备军,而且一旦需要,可运用军功爵制随时召唤出千百万勇士上战场 。秦在军事上遂成头等强国 。与此同时,改革还使秦国的政权结构和政治体制得到更新 。


大批平民出身的事功、军功地主登上秦国的统治舞台 。加之县制的普及,地方行政建制的系统化,什伍编户制的确立,使秦的专制主义集权体制较六国发展完备,封建统治力量大为加强 。而且“内立法度”,设“什伍连坐法”,清明吏治,严厉法制,使内政稳定,全国秩序井然,步调整齐,专制政治之佳,六国忘尘莫及 。
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和武力的强大,秦在对外战争中不断取得重大胜利 。在短短几年内,秦接连败魏,基本上扭转了自魏文侯改革以来在秦魏关系上秦长期被动挨打的局面 。与此同时,秦还出师攻韩,夺得数城,将势力插人了韩、魏两国的交界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