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这个词出来后,错的都成了父母了?

写在前面
我身边不少朋友最近都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书中讲到了 , 如果想要了解自己的个性 , 就需要回到童年 , 探索童年的经历 , 看看是怎么对我们人格造成深刻的影响 , 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 , 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活着 。
原生家庭这个词出来后,错的都成了父母了?
文章图片
看完之后有朋友找我讨论 , 这不就是把责任问题全都推到父母身上吗?原生家庭这个概念真的没问题吗?
其实自从几年前原生家庭这个词出来后 , 已经有很多的小伙伴和我讨论过这个问题 。
不过 , 在我看来原生家庭算是旧瓶装新酒的概念 , 说到底还是影响这回事 。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在心理和认知层面有一个词:镜像 。
简单来说 , 镜像可以理解为是【榜样】+【模仿】:
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行为 , 受到了那个人的影响 , 我们模仿他们的行为

这是我们最基础的学习能力 。
原生家庭这个词出来后,错的都成了父母了?
文章图片
纪录片《宝宝的第一年》说道 , 宝宝是天生的学习者 , 他睁开眼睛所学到的就已经比一个钻研书本或做研究的人来得更深刻 。
重要原因之一是婴儿用镜映学习 , 先观察、模仿 , 然后理解、消化 , 重复去做 。
事实上 , 我们生命开始的最初3分钟里 , 大脑里会产生1.8亿个新的神经连接回路 , 其中绝大部分能够镜映他人的行为 , 尤其是父母的行为 。
婴儿看着父母 , 父母露出微笑 , 这会刺激婴儿大脑中控制面部表情 , 尤其是控制嘴唇的镜像神经元 , 于是婴儿也可能会露出微笑 。
原生家庭这个词出来后,错的都成了父母了?
文章图片
父母的微笑会对婴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 并镜映在他们的大脑中 , 然后他们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动作 。 这些互动给婴儿提供了微观学习的机会 , 帮助他们了解微笑在他们所处的世界中的意义 , 他们每一次尝试做出的动作都巩固了神经元回路 , 让它们更加稳定 。
不仅是表情 , 孩子的语言输入也是从我们这开始 , 一个小孩 , 大约从2岁开始 , 就会通过镜映父母的语音语调来学习说话 , 每天最多能学10个新词 。
原生家庭这个词出来后,错的都成了父母了?
文章图片
成长过程中镜映父母的行为也影响了我们社交技能的培养 。
我们的一系列特性 , 如有同情心、待人和善、有合作意识 , 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
赫特福德大学的玛丽·桑顿博士和剑桥大学的伯特里夏·布里奇诺博士于2007年开展了一项调查 , 调查对象是不同社会经济条件下4所英语学校里10~16岁的孩子们 , 他们发现 ,
大部分孩子都将自己的父母当作最重要的“角色楷模”
。 桑顿和布里奇诺还援引了英美两国的相关研究 , 这些研究都显示 , “孩子们大多认为父母是自己的角色楷模 。 ”
2
好的坏的影响 , 都会存在
不幸的是 , 这既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 也能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 。
如果孩子的监护人童年时曾被暴力对待 , 那么后辈发生性暴力和虐待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
最近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 ,
童年的经历同样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负面影响

在对11972名平均年龄为59.85岁的中国居民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 , 研究者们发现 , 不幸的童年经历(情感忽视、家庭暴力等)可能增加多种慢性疾病及多发病的患病风险 , 包括血脂异常、慢性肺病、肝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