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短 , 气虚 , 需要 什么 中药 调理 ? - 专家 说 补肺汤趣味方歌快记( 三 )


2.虚寒证
症状: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脉虚弱 。
病机分析:本证为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而致病 。久病阳气耗伤,气不化津,聚而为邪,在肺则涎沫清稀量多,饮邪上犯则头眩;素体气虚则短气不足以息,气不固津则小便数或遗尿,津液不亏则不渴;舌苔脉象皆为阳虚里寒之象 。
【治疗】
一、治疗思路
1.以补肺生津为总则 。虚热证,治当生津清热,以润其枯;虚寒证,治当温肺益气而摄涎沫 。临床以虚热证为多见,但久延伤气,亦可转为虚寒证 。
2.治疗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脾肾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肾为气之根,司摄纳,温肾可以助肺纳气,补上制下 。
二、基本治法
1.滋阴清热,润肺生津法
适应证:虚热证 。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 。前方润肺生津,降逆下气,用于咳嗽气逆,咽喉干燥不利,咯痰黏浊不爽;后方养阴润燥,清金降火,用于阴虚燥火内盛,干咳痰少,咽痒气逆 。
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益气生津,甘缓补中;桑叶、石膏清泄肺经燥热;阿胶、麦冬、胡麻仁滋肺养阴;杏仁、枇杷叶、半夏化痰止咳,下气降逆 。
加减:火盛,出现虚烦、咳呛、呕逆者,则去大枣,加竹茹、竹叶清热和胃降逆;咳吐浊黏痰,口干欲饮,则可加天花粉、知母、川贝母清热化痰;津伤甚者加沙参、玉竹以养肺津;潮热加银柴胡、地骨皮以清虚热,退骨蒸 。
2.温肺益气法
适应证:虚寒证 。
代表方: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前方甘辛合用,甘以滋液,辛以散寒;后方则以补脾助肺,益气生津为主 。
常用药:甘草、干姜温脾肺;人参、大枣、白术、茯苓甘温补脾,益气生津 。
加减:肺虚失约,唾沫多而尿频者加煨益智;肾虚不能纳气,喘息,短气者,可配钟乳石、五味子,另吞蛤蚧粉 。
三、复法应用
1.润肺滋肾,止咳化痰法
适应证:肺肾阴虚证 。症见咳吐浊唾涎沫,量少难咳,形体消瘦,或痰中带血,或声音不清,甚则呼吸气短,饮食困难易呛,伴手足心热,腰膝酸软,遗精,舌颤,舌痿,舌红少苔,脉细数 。
代表方:麦门冬汤合麦味地黄丸加减 。前方润肺化痰,用于肺热阴伤咳嗽咯痰黏稠者;后方滋阴益肾,用于肾阴亏虚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者 。
常用药:麦冬、天花粉、半夏、川贝母润肺止咳化痰;生地、百合、五味子滋肾敛肺 。
2.补脾益肺,化痰止咳法
适应证:肺脾气虚证 。症见咳吐涎沫无力,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疲倦乏力,面色苍白,甚则言语不清,呼吸气短不续,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舌淡苔白,脉细弱 。
代表方:
六君子汤或保元汤加减 。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黄芪、肉桂温养肺气;生姜、陈皮、半夏化痰止咳 。
3.益气养阴,润肺化痰法
适应证:气阴两虚证 。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或有咯血,气短乏力,神疲肢倦,呼吸困难,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
代表方:生脉散合贝母瓜蒌散 。
常用药:党参(或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敛肺;贝母、瓜蒌润肺化痰 。
4.补肺益肾,活血化瘀法
【气短 , 气虚 , 需要 什么 中药 调理 ? - 专家 说 补肺汤趣味方歌快记】适应证:肺肾气虚,痰阻血瘀证 。症见咳喘无力,动则尤甚,呼多吸少,腰膝酸软,神疲体倦,胸闷或痛,舌暗有紫斑,舌苔白腻,脉细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