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短 , 气虚 , 需要 什么 中药 调理 ? - 专家 说 补肺汤趣味方歌快记( 四 )


代表方:补肺汤、何人饮合血府逐瘀汤 。补肺汤补肺益肾,清肃肺气,用于肺肾两虚咳吐黄痰;何人饮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用于肾气虚弱痰瘀互结见动则气喘,舌淡瘀紫者;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调气宽胸,用于胸闷胸痛,舌暗瘀紫者 。
常用药:党参、黄芪、五味子益气补肺敛肺;熟地、何首乌补肾益精;赤芍、桃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桔梗、枳壳、柴胡调理气机 。
四、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紫河车1具,研末,每次3g,每日1~2次 。
(2)炙甘草90g,研细 。每日取3g,童便100ml调下 。治肺痿久嗽 。
2.常用中成药
(1)虚热肺痿可用百花定喘丸,每次1丸,每日2~3次,或蛤蚧定喘丸,每次6g,每日2次 。
(2)虚寒肺痿可选蛇胆半夏片,每次2~4片,每日3次 。
五、临证勾要
1.重视调补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肺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 。阴虚者宜补胃津以润燥,使胃津能上输以养肺;气虚者宜补脾气以温养肺体,使脾能转输精气以上承 。另外,肾为气之根,司摄纳,补肾可以助肺纳气 。
2.不可妄投燥热或苦寒之品
燥热之品可助火伤津,不可妄投,亦需防苦寒滋腻碍胃 。肺痿病属津枯,故应时刻注意保护其津,无论寒热,皆不宜妄用温燥之药,消灼肺津 。即使虚寒肺痿,亦必须掌握辛甘合用的原则 。
3.慎用祛痰峻剂
肺痿属虚,故一般忌用峻剂攻逐痰涎,犯虚虚实实之戒,宜缓图取效 。
【特色经验】
一、临证经验
1.治宜长期坚守缓图
周仲瑛教授认为无论虚热肺痿抑或虚寒肺痿,治疗虽有不同,其目的都是保护肺阴,增补肺之津液 。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肺体虽得滋润,但涎沫一时难止,肺中津液难复,故不可急切收功,而宜在取得疗效之时守方缓图 。
2.注意病证结合,灵活化裁
由于肺痿病因多端,故临证选方遣药时,除了据证处方外,还应结合辨别其原发疾病,病证结合,灵活加减,方能提高疗效 。如属肺痨后期,肺叶虚燥成痿者,则可选用王海藏的紫菀散方,以紫菀为主药,辅以贝母、桔梗、茯苓、人参、甘草、知母、阿胶、五味子,既能养阴润肺、坚阴散热,又能益气健脾、化痰祛浊 。如属肺痈后期,热壅久郁、瘀结致痿者,则应配用《千金》苇茎汤、《伤寒论》抵当汤化裁,化痰泄热,通瘀散结 。
如属支扩迁延,痰热瘀结、肺络受损致痿者,则宜配用犀角地黄汤和《景岳全书》茜根散化裁,以凉血散瘀,清解化痰和络 。如属间质性纤维化所致肺痿,病机多属肺肾气阴两虚、兼夹痰瘀,治宜益气阴,化痰瘀,常用生脉散、《丹台玉案》保肺汤、苏子降气汤、桃红四物饮化裁 。出现肺肾两虚见证,则用金水六君煎、平喘固本汤加减 。
3.注意变证转方,兼顾寒热虚实
周仲瑛教授认为由于体质有别、病邪不一,故病机演变时可以出现寒热错杂、虚实并现之变证 。如患者既可出现咳唾脓血,咽干口燥,同时又可出现下利肢凉、形寒气短等上热下寒之证,此时需要寒热平调、温清并施,常用《伤寒论》之麻黄升麻汤化裁,用麻黄发越肺经火郁;升麻升散解毒,使阳郁得伸,邪能外达;知母、黄芩、玉竹、天冬、石膏、当归、白芍滋阴血,清肺热;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 。
如病久涎沫多而难去,泛泛欲吐,神疲,口干者,常用炙甘草汤化裁,以生津润燥为主,又在滋润药中佐以辛温之桂枝,是取其阳生阴长之意 。
二、验案举例
鲍某,男,70岁,2009年6月4日初诊,咳嗽,气喘不显,口干欲饮,痰多黏黄,易汗,怕风,大便干,食少不香,气短,苔黄有裂,质暗,脉弦滑 。胸部CT示:间质性纤维化伴感染,肺大疱 。证属痰热蕴肺,气阴两伤,脾虚不健 。处方:南、北沙参各12g,麦冬10g,太子参12g,焦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生苡仁15g,冬凌草15g,鱼腥草15g,桔梗5g,法半夏10g,泽漆12g,全瓜蒌12g,炙桑白皮10g,炒黄芩10g,羊乳10g,炒谷麦芽各10g,陈皮6g,炒六曲1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