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是中医所说的气虚吗 补中益气汤加味医案( 五 )


气 , 口不知味 , 及食入反出 。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 , 治气虚多汗 , 余治同前 。
3.加苍术倍分 , 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 , 治内伤劳倦 , 燥热短气 , 口渴
无味 , ***溏黄 。
4.去白术 , 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 , 治欱食劳倦所伤 , 满闷短
气 , 不思食 , 不知味 , 时恶寒 。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 , 治妇人经水不调 , 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 , 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 , 自汗短气 , 口
渴无味 。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 , 治清阳不升 , 头痛恶风 , 脉弦微细 。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 , 治劳力伤寒 , 体热 , 恶寒 , 微渴 , 汗
出 , 身痛 , 脉浮无力 。
煎服法:
姜三斤 , 枣二枚 , 煎 。
出处:《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脾胃论》卷中 , 
【组成】黄耆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 , 都作一服 。用水300毫升 , 煎至150毫升 , 去滓 , 空腹时稍热服 。
【功用】补中益气 , 升阳举陷 , 
【主治】脾胃气虚 , 少气懒言 , 四肢无力 , 困倦少食 , 饮食乏味 , 不耐劳累 , 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 , 气高而喘 , 身热而烦 , 渴喜热饮 , 其脉洪大 , 按之无力 , 皮肤不任风寒 , 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 , 久泻脱*** 。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 , 黄耆加至3克 , 咳嗽者 , 去人参;腹中痛者 , 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 , 加桂心0.3~0.9克;头痛 , 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 , 加藁本0.9~1.5克 。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
【方论】方中黄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 , 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 , 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耆升举清阳为使 。综合全方 , 一则补气健脾 , 使后天生化有源 , 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 , 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 , 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
【实验研究】(1)对子宫、心肌、小肠等不同器官的药理作用 《天津医药杂志》1960(1):
4~12 , 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 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 , 其作用更为突出 。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 , 过量则呈抑制作用 。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 , 当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 , 使之蠕动减慢 , 张力降低;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 , 则使之蠕动增强 。从而证实了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从实验中还可看出 , 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 , 对动物的作用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