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森塔尔效应名词解释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 。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
罗森塔尔效应的由来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
实验者认为,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
其他社会心理效应介绍
过度理由效应:我们常有这样的体验:亲朋好友帮助我们,我们不觉得奇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如果一个陌生人向我们伸出援手,我们却认为对方很乐于助人 。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的“过度理由效应” 。每个人都力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看起来合理,因而总是为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足够的原因,人们就很少再继续找下去 。而且,在寻找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如果外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解释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了 。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来解释,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部理由 。
黑暗效应: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 。在这种情况下,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就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场所 。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 。有个这样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钟情于一位女子,但每次约会,他总觉得双方谈话不投机 。有一天晚上,他约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线比较暗的酒吧,结果这次谈话融洽投机 。从此以后,这位男子将约会的地点都选择在光线比较暗的酒吧 。几次约会之后,他俩终于决定结下百年之好 。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后的结论是,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人都能根据对方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应该掏出多少心里话,特别是对还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既有一种戒备感,又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尽量展示出来,把自己弱点和缺点尽量隐藏起来 。因此,这时双方就相对难以沟通 。
【罗森塔尔效应名词解释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