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跟着老地图“逛”巢县——回到童年( 二 )


小时候的世界很小 , 我平时就在家门口玩耍 。 城里的其他街道最早熟悉的是城河街(在地图的东侧 , 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 城河街很长 , 但没有一家商店 , 两边是一些大户人家的高高的院墙 , 隔了老远才见到一个大门 , 大都是高门搭子 。 记得电影院后门的台阶最高 , 不知道解放前是哪个大户人家 。 街对面也是一个大户 , 门很大 , 是民国风格的双扇门 , 一直关着 。 透过门缝 , 看到里面宽大的院子 , 院子最东 , 靠城墙临河边 , 有一栋带栏杆的漂亮的小楼 , 人称“小姐楼” 。 据说这家有个漂亮的小姐 , 很受父母宠爱 , 专门给她造了这栋楼 。 可这小姐不听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自由恋爱、后来竟与相爱之人私奔了 , 事情大约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 。 此后 , “佳人已随郎君去 , 此地空余小姐楼” 。 这座楼一直到六十年代还在 , 成为东边护城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 。
沿着城河街一直向北走 , 过了大阳沟 , 再过天主堂巷口 , 上个小坡 , 就到了小东门(地图右上角) 。 当年我堂姐家住在那里 。 这堂姐是我家在巢城的近亲 , 逢年过节都要走动 , 我总是跟着大人去她家 。 记得有一次我一个堂哥(堂姐的三弟)从芜湖来巢县 , 先到我家看叔婶(我父母) , 饭后要去小东门看姐姐 , 他不认得路 。 父母那天很忙 , 没空送他去 , 我便自报奋勇 , 带着堂哥去 。 母亲很惊讶 , 说我太小 , 不识路 。 我把路线描述了一遍 , 还说堂姐家大门对面是一大片菜园子 。 母亲听了 , 放心让我带路去了 。

时间|跟着老地图“逛”巢县——回到童年
文章图片

【时间|跟着老地图“逛”巢县——回到童年】△巢县老照片——天河、文昌阁
这件事对母亲有些触动 , 她觉得我长大了 , 该送去读书了 。 那是1956年 , 我5岁 , 还没到上小学的年龄 , 就去上了幼儿园 。 幼儿园也在城河街 , 离电影院后门不远(后来是庐剧团宿舍) 。 母亲知道我认得路 , 上学不用她送 , 也放心 。 隔壁邻居药店家听说我上幼儿园了 , 也把大女儿送去 , 上学好有个伴 。 我们上学自己走去 , 放学有老师把我们送到城河街南口(东风路位置)自己回家 。 那年代虽说有拐子拐小孩 , 但不敢明目张胆硬抢 。 我们不傻 , 不会听信拐子跟着乱跑 , 家里大人也放心 。 可是有一天上学 , 城河街口一个大男孩“野毛山秋”的 , 拦着我们不让走 , 还挥拳威胁我们 。 回家后 , 告诉了家长 。 邻家女孩的母亲担心了 , 不让女儿再去幼儿园 , 改在家门口上私塾 。 私塾就在她家对面 , 在铁匠店的一间屋子里 , 有个老先生带了几个孩子读《三字经》、《百家姓》之类的古书 。 邻家女孩的母亲问我愿不愿也上私塾 , 我跑到铁匠店门口张望了一眼 , 不愿意 。 那铁匠店黑黢黢的 , 哪能比得上幼儿园明亮的教室 , 宽敞的院子 , 青青的草地?再说 , 幼儿园小朋友每人还有一个漂亮的白围兜穿着 , 多神气!
我父母也觉得幼儿园是正规的新式教育 , 不该上私塾 。 可是到了上中学 , 在课本上读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 , 文中讲到读私塾的故事 , 我觉得有点遗憾了 , 要是当年去读私塾 , 说不定也能学到点儿?“秩秩斯干 , 幽幽南山” , 打点古文的底子 。
幼儿园入学考试 , 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啦?家住在很么地方?门牌号码?”?就这么简单 。 上课就是听老师讲故事、学唱歌 , 在院子里做游戏 , 没有认字、写字、做算术、背古诗一类的教学 , 但数数是教的 , 也像唱歌一样 , 跟着老师数 , 习惯成自然 。 我很快就能从一数到一百了 。 对于礼貌、个人卫生、安全教育很重视 。 老师经常叮嘱学生要做个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