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人 类 高 质 量 吵 架 秘 籍( 二 )


吵架|人 类 高 质 量 吵 架 秘 籍
文章图片
诚然,对于某些尖酸刻薄的评价,想要赞同它非常难,但是我们也可以在批评中找到部分事实,然后予以认可 。比如说我的某位小患者会对我说:你介绍的方法一点都没用 。我可以反驳说有多篇论文证明了这种方法的疗效 。但是这样会破坏了我们的关系 。这个时候不如赞同她,“你说的没错,心理咨询也不是万能的,我们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提高 。”在使用消除敌意策略时有几条游戏规则:

  • 不管你怎么批评我,我都需要想方设法认同
  • 我不得挖苦,阴阳怪气或是争辩
  • 必须实事求是,无论你的批评多么尖刻,我保证恪守游戏规则 。
>>>学会“聚焦”如果家人批评或攻击你,真正的意图可能并不是想伤害你,家人一方面是想帮助你,更多地可能是自己情绪的一种发泄 。
吵架|人 类 高 质 量 吵 架 秘 籍
文章图片
虽然那些话听起来很刺耳,很多事在你的视角中有可能并不真实,但一开始就纠结对与错,并不明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家人的真正意图,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 。在了解家人意图时,不能轻易下结论也不要急于辩护,而是聚焦问题的核心,问得越详细越好,想办法从批评你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想象别人是来帮助你改善问题的,聚焦不满意的源头 。如果这种批评是含糊不清、乱贴标签、侮辱人式的,你更应该忍住火气,让他说详细点,要对方指出他到底反感你哪一点?通常经过聚焦和澄清之后,对方会意识到自己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是因为自己当时情绪上头才说出这样的话 。
吵架|人 类 高 质 量 吵 架 秘 籍
文章图片
比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忽介绍过一次咨询案例——某位父亲当着他的面指责孩子:“你已经15岁了,我只是希望你能有一点责任感,这个要求过分吗?”当马歇尔使用聚焦的方法帮助那位父亲澄清完什么是所谓的责任感,父亲内心的需求真正是什么之后,这位父亲坦言:“我实际的意思是,他要听话,而不要固执己见 。”他也承认,即使孩子真的很听话,也不能说明他是否有责任感 。可以看出,那位父亲在批评时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真实需求,只是一味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孩子提出要求 。而经过聚焦他的要求之后,他会逐渐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并且觉察到自己可能是控制欲过强了,15岁+的孩子慢慢走向独立,所以这是一个家庭面临分离时的必经之路,并不是什么不可调和的矛盾 。>>>反馈与协商我们越是喜欢辩解,说明自己越是心虚,害怕不完美,于是我们会拒绝承认任何错误,极力地指责批评者,即使是亲人也不例外 。
吵架|人 类 高 质 量 吵 架 秘 籍
文章图片
而乐观路线的一个前提就是: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没有必要任何事情都完美无缺 。有时候接受批评并不会带来什么损失 。更何况很多时候你和批评者之间的分歧不关事实,而只关乎个人的立场,如果你能够机智地陈述你的看法,可能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比如关于孩子手机的使用问题,孩子会抱怨父母不近人情,许多时候手机是用来查资料,以及联系同学,促进人际关系的 。而父母则会偏执地认为,这些都是借口,孩子就是想借机玩游戏 。看到没?这里的分歧仅仅是立场和看法不同 。对于用手机查资料,父母是允许的,孩子也没有明确说需要用手机来玩游戏 。这时要学会寻找双方能够妥协的共同点,来促进家庭达成协议 。比如如下对话——“如果允许你用手机,你能控制自己不玩游戏吗?”“可以 。”“那咱们能不能商量一下,比如你用手机查资料时,我需要在旁边陪着;卸载掉手机上的游戏;我还想安装个游戏监控系统……你看怎么样?”以此,来达成既让父母可以放心、孩子也可以合理使用手机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