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是缺乏安全感吗?( 二 )


作为父母确实应该在宝宝哭泣的时候积极的回应他们的情绪 , 但是回应宝宝的方式有许多种 , 除了抱睡 , 孩子应该也要有适当的经验在床上学习自我入睡 。
建构内在的安全感 , 宝宝自我入睡的SRL法则
熟悉的环境、熟悉的照料人、熟悉的声音甚至熟悉的味道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稳定的感觉 , 这种可预知的状态会给孩子带来内在的自我安全感 , 帮助宝宝信任和适应环境 , 学习安稳的自我入睡 。
那么怎么样帮助孩子安稳的入睡?我总结为SRL法则 , 包括了三个步骤:
步骤1 , 关注宝宝的“睡眠信号”(SleepSignal)
当宝宝有困意时 , 会发出自己的睡眠信号 , 如:揉眼睛、抓头发、不停啃手吃手、手乱挥舞、抓脸、双眼无神、尖叫等等 。
如果没有关注到宝宝的睡眠信号 , 等孩子玩到筋疲力尽再哄睡 , 那么宝宝容易伴随着哭闹和情绪 , 自主入睡难度会飙升 。
因此当我们观察到宝宝出现了睡眠信号时 , 就带去房间 , 拉上窗帘 , 调暗灯光 , 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熟悉的睡眠环境 。
抓住好的入睡时机 , 是帮助宝宝安稳入睡的先决条件 。

宝宝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是缺乏安全感吗?
文章图片
步骤2:建立起睡眠和床的“意识关联”(SleepRelevance)
孩子有了睡眠信号 , 我们就可以把宝宝放在床上 。 让孩子逐渐发展出“困了-想睡觉-在床上”这样的睡眠关联 。
我们在宝宝清醒的时候 , 陪着睡在孩子的旁边 , 靠着孩子轻轻拍拍他 。 尤其是妈妈 , 靠着宝宝时 , 熟悉的心跳声、呼吸声、以及妈妈熟悉的味道 , 都会帮助宝宝找到孕期时的参照点 , 让宝宝感觉放松 , 加快进入睡眠模式 。
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的时候就将他放在床上 , 而不是等完全睡着了再放 。
这个道理我和我们成人的睡眠模式相同 。 想象你自己在床上睡着了 , 睁眼一看是在另外一个地方 , 不是刚才入睡的环境 , 是不是会突然吓一跳醒来?
在宝宝入睡之前 , 提前熟悉睡眠环境 。 就算中途宝宝醒了 , 熟悉的环境也会为“接觉”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 。

宝宝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是缺乏安全感吗?
文章图片
步骤3:哄睡强度由强到弱 , 阶梯式过渡(SleepLadder)
我们需要相信宝宝 , 相信他们可以发展出自我入睡的能力 , 他们只不过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新环境 。
如果总爱抱着孩子哄 , 慢慢宝宝也养成了一个习惯 , 后期想要去调整就很难 。
如果你现在孩子已经养成了奶睡、车睡、抱睡的习惯 , 根据哄睡干预的强度我们可以采取逐步调整的策略 。

宝宝一定要抱着才肯睡,是缺乏安全感吗?
文章图片
通过这样从阶梯1到阶梯5的过渡递进 , 我们哄睡强度由强到弱,而宝宝自主入睡能力会逐渐由弱到变得越来越强 。
你会神奇地发现 , 孩子在床上眨巴一会眼睛 , 自己就能安稳入睡了!在这个过程中 , 宝宝逐渐发展出适应的能力 , 他可以安抚自己在新环境中平静并且放松下来 。
他会发展出一种信任:这个世界是安全美好的 , 我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 爸爸妈妈会陪伴着我 , 回应我的需求 。
从他们对待我哄睡的态度来看 , 我真的是一个值得被爱的宝宝 , 我也可以做到自己入睡 。
由此 , 正确的哄睡态度 , 可以让孩子从外在的信任逐渐产生对自我的信任 。
参考资料:
[1]UnderstandingtheHumanBeing,SilvanaQuattrocchiMontanaro,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