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有3个区别

按照宝宝大动作的发展规律来看,应该是先爬后走。八九个月开始爬行,十一二个月开始走路练习。通常,爬的越久,走路越容易,磕碰受伤的几率也越低。

父母|“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有3个区别
文章插图
不过,生活中还有很多“不爬就走”的宝宝,表面来看,跟“先爬后走”的宝宝没什么区别,一样聪明又健康。
但是实际上,爬行有很多好处,是“不爬就走”的宝宝无法体会的!
宝宝“先爬后走”和“不爬就走”有啥不同?长大后3个区别很明显
爬行的好处非常多,既可以增强体质,锻炼肢体协调能力,又可以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对以后的大动作发展、认知能力、语言能力都非常有利。
一些医学专家和幼教专家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反复试验观察得出结论:
宝宝没有爬行,将来很可能出现语言障碍并影响大脑中枢发育,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动作迟缓。
而会爬行、早爬行且爬行多的孩子,往往动作协调能力较高,运动起来较灵敏、协调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欲强。
1、促进大脑发育
大脑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大多数神经元在孕3-6个月增殖,孕6-7个月达到高峰,然后一直延伸到出生后的一周岁,过了这个时期,神经细胞将不会再复制或再生。如果这个阶段,宝宝能够爬行,他们的神经细胞将得到丰富的刺激,大脑发育自然会更进一步。

父母|“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有3个区别
文章插图
爬行还可以促进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神经纤维相互缠绕成网络,利于脑神经系统结构的完善;锻炼小脑的平衡能力和反应速度,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刺激左右脑均衡发展,让宝宝的智力、理解力、记忆力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2.提高宝宝的认知能力
宝宝出生后的前3个月,几乎都是在床上度过的,不管是听还是看,都在有限的范围内;3个月以后,他们能够翻身、坐立,听和看的范围增加,但是仍然不能随心所欲的探索,受到的刺激还不充足;七八个月后,他们的自主能力逐渐加强,对探索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爬行就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手段之一。
爬行时,宝宝由静态变成动态,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身体各器官的运动,活动范围逐渐加大,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探索世界,他们的眼界开阔,见识增长,空间搜索能力逐渐提高,感知、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些对思维和记忆的锻炼,都是非常有利的!
3.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爬行能够刺激内耳或前庭系统,对孩子将来的语言学习是非常有利的。要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新生儿就已经开始了。这个时期,虽然宝宝不会说话,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但是他们的哭、笑,以及其它各种表情,都是跟我们交流的方式。

父母|“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有3个区别
文章插图
到了7个月,宝宝可以发出简单的、模糊的单音节,如果他们早爬行、多爬行,期间受到父母的语言引导、解释,感受不同语气、表情的提示和惊醒,宝宝对语言的理解将会越来越准确,肢体语言回应也会越来越合理,语言发展自然会比不会爬行的宝宝快得多。
总而言之,“先爬后走”的孩子,和“不爬就走”的孩子,长大后至少有这三个不同的区别,父母必须引起重视,不要忽视爬行的重要性!
既然爬行有这么多好处,是不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先爬后走”?“不爬就走”的孩子是不是智商有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美国儿科学会》早就给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