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心理学家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可能就是你的命运,很难改变

国内著名的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母婴关系往往就是一个的命运雏形,这个很难改变。那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遇到的各种临床心理学的案例也佐证了这一点,很多母婴关系,母子关系有问题的人,他们的心理问题,以及人际关系问题是非常多的。著名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认为六个月前的婴儿是和母亲“共生”在一起的,所谓的“共生”就是婴儿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是不分你我的。玛格丽特·马勒认为只有这个阶段的“共生”才是正常的,并且母亲对婴儿无微不至的关爱相当于“配合”了婴儿的这种“共生”需求,让婴儿感受到了自己的无所不能。
玛格丽特|心理学家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可能就是你的命运,很难改变
文章插图
那问题就来了,倘若一个母亲在婴儿处于六个月之前的时候,就经常忽略婴儿,比如对于他的饥饿、身体不舒服,以及情感需要,不能及时的做出回应,这时候他的这种“共生”心理就得不到满足。幼年时期“共生”匮乏的人,长大后总是想建立 “不分你我”的关系。那得不到满足,就会留下匮乏,未被满足的心理在成年之后就会成为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比如一个在婴儿时期被母亲经常忽略的人,长大后就会有下面的几种心理特征:
玛格丽特|心理学家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可能就是你的命运,很难改变
文章插图
1、依赖,缺乏安全感过分依赖一个人,其实就是想和他“共生”在一起,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特别是在情感关系中。婴儿时期由于被母亲忽略,不仅想和母亲“共生”的需求没有达到,同时婴儿会感受到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会使得他没有安全感。那么他在构建亲密关系的时候,内心的匮乏感就会让他去构建可以依赖和“共生”的关系,比如有的来访者,寻找恋爱或者结婚对象的时候,并不是被异性魅力吸引,而是会理性分析,自己能不能依赖,能不能控制对方,以此获得一种安全感。很显然这样的爱情或者婚姻是有问题的,是不健康的,没有人喜欢做别人的老妈子,去照顾一个“巨婴”,也没有谁喜欢被人控制。
玛格丽特|心理学家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可能就是你的命运,很难改变
文章插图
2、敏感,没有边界意识我们在上文中刚刚讲述了,当一个人没有在婴幼儿时期体验到“共生”,那么在他的心底就留下了匮乏感,他就会在成年之后去寻求和另一个人的“共生”关系,但我们知道,只有在婴儿状态的时候,这种共生才是正常的。当一个大人试图去构建这种关系的时候,他是不正常的,他是会出现问题的。最典型的问题就是他会入侵别人的边界,当然他也会敏感地感知到别人进入到了自己的能量场。到了六个月之后,母亲依然和孩子没有逐渐地从心理上“分离”,而是长时间的和孩子在一起,处处顺着孩子,甚至“惯着”孩子,以至于孩子几岁了还没有自己的隐私,还不能自己说了算。名义上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可实际上往往是出于控制,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幼年时期长期“共生”的人,发展不出竞争力,很难有所谓的出息。“共生”不足,即在该“共生”的时候,没有“共生”就会留下匮乏感,但是和母亲长期“共生”也会出现问题,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马宝男”,动不动就说“我妈说的”。
玛格丽特|心理学家你和你母亲的关系,可能就是你的命运,很难改变
文章插图
其实一些其他现象也是这种“共生”心理的演绎,比如遇到事情犹豫不决,总想找一个人给自己选择,不敢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敢表达自己的竞争力,听话等。发展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是不可逆的,有的事情是回不到过去再去改变的,即使可以,我们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那在养儿育女这件事上就是如此。对于一个母婴关系出问题的人,对于一个在幼年时期和母亲关系有问题的人,他要做的就是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有意识地去寻求改变。这个改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现实的关系中,不去构建不健康的“共生”,让自己逐步独立和成长,二是当自己不能完全改变的时候,要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另外,尽管心理发展有所谓的关键期,但是心理发展也是毕生的,所以希望我们不要放弃对自我的发展,给自己希望,给自己力量,让自己越来越好。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