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说这样的话:
“为什么这么不懂事,没看见妈妈正在忙吗?”
“我讲的话你没听见吗?”
“你要是不去,今天别想看电视!”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管教,但其实父母的情绪管理才是问题的根源 。
针对这一问题,亲子咨询师杨杰把自己的多年的育儿经验总结在《精准回应》一书中,书中开篇提到:“教育的核心是感觉的融合,乃至心灵的共鸣,而非某种“技巧” 。”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不应把它当成一种生活技巧去学习和实践 。
因为教育的对象是孩子,而孩子是有着独立思想的个体,这个个体有温度、有感情 。
我们最终的目的,必不是培养一个冷冰冰的没有思想只会听话的机器,而是把孩子教育成人、健康成长 。
那么如何更好地和孩子相处,化解亲子间的种种矛盾?
《精准回应》一书中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文章图片
No
-Number-
01
仔细认真地听孩子说话
在网上,有很多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写作业的时候三心二意,上课的时候也不认真听讲,总是和同学打打闹闹 。
在家里也是上蹿下跳,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
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但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精准回应》里有提到过:这些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大人平时从不认真听孩子说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便也学着不听大人讲话,倾听能力便会慢慢减弱 。
此外,如果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眼神交流很少,那么亲子之间的链接感就会慢慢弱化 。
【精准回应|父母什么情绪,孩子就什么命】而且,认真听取孩子的需求有利于父母更有效率的做自己的事情 。
比如孩子跑过来跟大人交流,但是父母都在忙着手头的事情,若我们敷衍回应孩子,孩子的内心便不会得到满足,会一直努力的试图再次交流,时间长了,我们就会产生一种被打扰的感觉 。
但是如果我们肯停下来一分钟,仔细聆听孩子需求,然后给予耐心回应,孩子自然会感受得到,会心满意足的去别的地方玩 。
总之作为父母,要想孩子自律,须得自己自律,培养自己的耐心,仔细耐心聆听孩子的需求 。
文章图片
No
-Number-
02
不要只发泄情绪,把试着发脾气变成一种沟通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要明白,发脾气不是目的,让孩子真正的明白自己的错误才是目的 。
只顾着发泄而忽略了沟通,未免本末倒置,除了让孩子产生心理恐惧外,没有其他的用处 。
公益视频《爸妈,我不想做你们的孩子了》,一个6岁的小女孩说,自己不愿再过六一儿童节,她想快快长大,长得又高又大,这样妈妈再打她时,就有力气跑到更远的地方,让妈妈打不到自己 。
这个故事里的妈妈把自己的坏情绪都发泄在女儿的身上,孩子感到害怕后,就不想做妈妈的孩子了,只想赶快逃离 。
对此,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一种能够很好的避免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的沟通方式:“我看到…,我感到…,我希望…” 。
比如,如果孩子不收拾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我看到你把玩具弄得很乱,妈妈收拾起来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所以我感到很生气、很失望,我希望你能自己把玩具收拾好 。”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那些让父母省心的孩子,100%都具有这项能力
- 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感受过父母的无条件的接纳,会让人生发出一种力量
- 打分|11岁男孩给父母打分,爸爸10分,妈妈0分,评价标准很“无奈”
- 给孩子“剪蛹”的父母不是爱是害,破茧成蝶才是最好的成长
- 生活|80后独生子女心声,“四个父母”不是难题“两个孩子”才最发愁!
- 要求|幼儿园发生重大变化,纳入“义务教育”免费上?教育部回应来了
- BaBa|送娃上幼儿园前,不能光是孩子做好准备,这4点父母也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