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有孩子的第一年,看着孩子抱着书、玩具、他爸的臭袜子就啃,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第二年,看到孩子将我摆放在抽屉里整整齐齐的衣服、玩具扔得到处都是,继续忍一忍;
第三年,看见反复催了好几遍还没起床的孩子,想着马上就要迟到了,我实在是忍无可忍,冲着还在睡的孩子大吼一声:“起床!快点!要迟到了!”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想必很多妈妈在教育孩子时,面对孩子的拖拖拉拉、不听话,都难免大发脾气、大吼大叫。
【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但知名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经在讲座上提醒家长们:
想要孩子真正成长起来,12岁之前妈妈们要学会示弱,尤其在这3件事要忍得住;你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很想知道,孩子们是怎么把拖拖拉拉做到全国统一的?
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我感觉自己就拥有了口头禅:“快点!快点!快点!”
看着孩子磨蹭我就习惯性催促,结果发现孩子越来越慢,一点都不自律。其实,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过度催促不仅让孩子更快,反而会打乱孩子自我掌控的节奏,久而久之会更依赖大人。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原本要去做某事被人催了之后,就会立刻不想去了呢?
下面的回答非常的统一,完美地反映了孩子被催促时的心理。
“越催我,我就越不想做。”
“催我就会着急,着急就容易做错,然后就越来越慢了。”
“被人催促有一种被控制的感觉,感觉很不被尊重。”
所以,妈妈们在看到孩子磨蹭时,千万要忍住,与其催促孩子,不如锻炼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记得之前有一个“21天不生气”挑战的新闻,据这个挑战统计,家长生气的比例比孩子高出25%。
其中大部分孩子生气是被父母的情绪带动。
教育家杨咏梅曾说:“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状态。
3-6岁是孩子情商培养的关键期,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好坏决定了孩子的情商高低。比如妈妈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长见识孩子就会养成大吼大叫的性格,就会经常和家长对着干。
所以,妈妈们要尽力忍住不吼孩子,才能教出高情商的娃。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很多时候孩子磨蹭是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全,才造成的做不好、慢。
这时大多数家长都会嫌弃孩子,直接上手帮孩子做,有的家长更是大包大揽,穿衣服穿鞋一点都不让孩子动手,时间长了孩子要么做不好,要么就不会。
妈妈们尽量忍住不帮忙,让孩子自己动手,才能真正学会独立。
杨咏梅|李玫瑾坦言:妈妈在这3件事上越能“忍”,教出的孩子越优秀
文章插图
6岁前的孩子,因为对这个世界还不熟悉,需要自己尝试、探索,在一次次犯错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长们需要给孩子提供这个机会,忍住不催促、不吼叫、不帮助,孩子才会更优秀,我更建议给孩子提前打好基础,比如用绘本故事增加孩子对独立的认知。
所以我推荐这套《歪歪兔独立成长童话学会管自己》读本,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而打造,还能培养孩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