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不该只重“术”、“法”,更应该走“心”( 二 )


我不知道她在干嘛 , 因为到了练琴的时间(晚上七点半)了 , 我过去喊她 。 (担心影响邻居休息 , 每天晚上基本练到八点半就停下了 。 )
她说做完这个实验就去 , 可是十分钟过去了 , 我还没有听到琴声 。
我又走过去看 , 发现她正在放食盐进去 , 放一勺搅一搅 , 全部都融化了 , 再接着放一勺……她说她正在做
“饱和食盐水”

盐一直在融化 , 水一直都没有饱和 。
“饱和食盐水”这个概念从她口中说出来的时候 , 我就有些吃惊 。 于是 , 看到她在实验过程中不急不躁、兴趣盎然的模样 , 便没再催她 。
晚一些又如何?少练两遍又怎样?
玥玥沉浸在实验的快乐中 , 那么投入 , 这也是一种乐趣和收获 。
后来 , 终于有食盐再也不溶解了 , 她便将碗放到了飘窗上 。 然后 , 主动打开钢琴盖 , 认认真真地练起了钢琴 。
大约过了两三天 , 她将结晶的食盐颗粒放在手心上 , 特别惊喜地给我看:“妈妈 , 你看看这些晶体 , 好漂亮啊!真的是标准的直角呢!”
我一看 , 果然是 。
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自然结晶的食盐颗粒 , 和她一样觉得很神奇 。 她看到我的表情 , 越发有成就感了 。
育儿不该只重“术”、“法”,更应该走“心”
文章图片
【说明】
在这件事中 , 我的落脚点是玥玥和她的感受 , 长久的关注点是她健康的心态和持续的成长 , 所以我会适当调整具体的要求和标准 。
可是 , 如果我将落脚点放在“保质保量按时练钢琴”这件事上 , 我可能会因为频繁催促打击了孩子做实验的积极性 , 还有可能激发孩子对钢琴的抵触情绪 。
前者 , 关注人 , 人顺了 , 事情就顺了 。
后者 , 关注事 , 人别扭着 , 事情一定顺不了 。
所以 , 育儿之前 , 先将心态调整好 , 再去使用合适的育儿方法 。
以上 , 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和启发 。
育儿不该只重“术”、“法”,更应该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