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天使科普:孤独症儿童的世界,需要我们多一点了解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家长的不断重视,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个名词已经渐渐进入到人们的视线中,这群被称之为“星星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孩子,今天就来了解了解他们。
首先先观察他面对未知事物的反应。观察孩子是表现出来恐惧、害怕、甚至会大哭;还是表现得极淡定,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其次不管是陌生人还是熟悉的人呼喊他的名字,都仿佛没听见一样。最后,即使你使劲地掐他,他也漠视疼痛的来源,只是紧盯着被掐的那块区域。
有的孩子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你询问他画的是什么,他却置之不理;有的孩子会沉迷于一件毫不起眼的小玩意,比如门把手等,甚至能玩上一整天;有的孩子对于和亲人的分别,没有一点反应,亲人在或不在家都是一样;有的孩子痴迷于旋转类的玩具,喜欢看转动的风车、车轮,高兴的时候还会自己转圈、嘴里叽哩哇啦地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喜欢独自玩耍,看到别的孩子也不会主动加入。
患儿|天使科普:孤独症儿童的世界,需要我们多一点了解
文章插图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你觉得他性格内向呢?还是天生不爱搭理别人呢?还是孩子有疾病呢?
先不着急下结论,最新出的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早期识别筛查》指南: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ASD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
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ASD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有些ASD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ASD,也可较好地分辨ASD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
JA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
在对ASD患儿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14~15月龄即表现出较低与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因此JA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
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ASD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
不(少)语
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ASD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ASD可能。
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看完指南后是不是感觉这个孩子很像孤独症儿童?
是的,你没猜错,这其实就是一位很典型的疑似孤独症的患儿。
患儿|天使科普:孤独症儿童的世界,需要我们多一点了解
文章插图
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 患儿|天使科普:孤独症儿童的世界,需要我们多一点了解】儿童孤独症也称为儿童自闭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颁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