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双减”后的首个寒假,父母该给孩子留白但不能自己“甩手”( 二 )


政策给了学生更多的录取机会和可能,给了孩子只需要面对校内竞争的简单局面,家长和孩子对学习的认识要转为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储备和积累,这是人一生拥有大智慧的基础前提。
当下新中考改革,诸如语文的综合运用、物理化学的实验操作、英语听说的看图主题表达、基于真实情境的跨学科(地理生命科学)案例、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时政材料和案例分析、历史学科的史料分析等指向的都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更需要孩子拥有知识迁移与学习力、独立思考与表达力、自我认知与分析力、问题解决与创造力。
“双减”政策已经明确入法,新颁布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指出“父母应该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的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最好的家长是能读懂孩子、相伴成长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孩子与家长好比DNA的双螺旋结构,纵横交错有差异,彼此支撑不分离,相伴相助共成长。
在这个寒假中,孩子多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家长则需要更好地陪伴并助力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陪伴”不等同于“陪同”,“同”的目的性很强,过程中没有异议,而“伴”更强调彼此伙伴关系,强调心理和情绪上的关注,强调传递温暖和传递能量。对于孩子成长,家长不是要步步随同,形影不离,而是要做到陪而有为,伴而不同,讲究的是质量而不是时间。
让孩子内心充盈的同时,也要适当“留白”
“双减”后的首个寒假,家长与孩子如何相处呢?我想,应该平衡好一对关系——“充盈”与“留白”,真正地提高陪伴孩子成长的质量。
陪而有为,让孩子内心更充盈。高质量的陪伴不止是时间,更重要的是方式。寒假期间,可以用亲子阅读来“填补”,带孩子去书店挑选喜爱的书籍,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与孩子同读一本书,梳理内容,分享心得,从阅读中收获知识,滋养心灵;可以和孩子来一次亲子游戏,弄堂游戏、非遗游戏、棋类游戏、桌游游戏等,在游戏中放松心情,增进关系;可以来一场亲子运动,强身健体,协调能力;还可以进行一次亲子家务,居家劳动,包饺子、做西点、打扫卫生、做家常菜等,培养生活能力,体验劳动快乐;此外还可以来一次亲近大自然的户外亲子实践、听一场音乐会、看一次美术展等……这些陪伴将还童年以童年原来的样子,都会让一个孩子变得更自信、阳光,情绪更为积极,内心更为充盈,也使得家长与孩子关系更为亲密。
伴而不同,给孩子适当“留白”。在陪伴的过程中,家长们要注意平衡度,给孩子留适度的“空间”,允许孩子与自己有“不同”。
比如,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素质潜力,引导孩子理性规划自己的假期生活和成长方向,让孩子在假期中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家长可以每天利用半小时与孩子聊一聊,专注倾听孩子的所感所想,更为关注孩子心理和情绪的变化;家长应放下偏见,允许自己的孩子有选择和试错……给孩子“留白”,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做法。
教育有时是充满“风险”的美丽风景。在“双减”背景下,一个孩子的成长成才更需要孩子成长的生活场所(家庭)和学习场所(学校)边界的淡化与融合,家与校、家长与老师要不畏“风险”,基于“双减”的价值目标聚合、志同道合。作为家长要更善于与子女沟通、更勇于承担为人父母的责任、更敢于全面参与孩子的教育、更理性看待孩子未来成长,做一名智慧理性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