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 二 )


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
文章图片
这些误区容易让你错误对待孩子的哭声
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误区一:拥抱可以缓解哭泣
——不:激烈哭泣的孩子 , 贸然的拥抱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
美国犹他大学的心理学教授AlanFogel认为 , 当哭泣是抗议性哭泣时 , 主动地拥抱或者其他触碰都会让哭泣的人变得紧张 , 最后被推开和排斥 。
生活中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哭 , 就会不由自主用拥抱的方式来安慰孩子 , 期望自己的温柔一抱能缓解孩子的情绪 。
可孩子却不一定如此设想 。
尤其是处于和父母情绪对抗中的孩子 , 面对“拥抱”就会非常容易发出“你别碰我”、“你走开”这种话语 。
因为在孩子内心还没处理好当下和家长的关系时 , 哭泣是他们逃离对抗焦虑和自我安慰的方式 。
这时候去拥抱孩子 , 带来他们的自然更多只是紧张 , 毕竟拥抱代表的就是敞开心扉 。
因此拥抱在哭泣中的孩子 , 要特别关注他的情绪 。 只有在孩子的情绪处于缓和阶段时 , 拥抱才能达到安慰的目的 。
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
文章图片
误区二:孩子一哭就安抚 , 以后会养成动不动就哭的坏习惯
——不 , 积极的回应才能帮孩子走出情绪困局 , 变得更坚强
儿童神经精神学博士Montanaro认为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除了身体的发展 , 他们还有两条心理上的腿(PsychologicalLegs)也会被发展出来 。
而这心理的两条腿 , 代表着信任世界、信任自己 。
当孩子每次哭泣时 , 如果我们都能积极的回应孩子 , 孩子就能通过哭泣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感 。
那么他就会愿意去信任世界和信任自己 , 因为他会明白自己的哭声并不会让这个世界讨厌自己 。 周围的人是会在意他 , 父母的积极回应也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脆弱会得到保护 。
这种回应会让孩子发展出信任 , 会更加愿意去相信父母和与父母沟通 。
反而如果当孩子哭泣时 , 我们责怪孩子或者不去积极的回应 , 孩子内心的情绪和需求无法得到释放 , 就会在身体内积压 。 当某天这种压力超过了孩子的承受能力 , 它就会寻找其他的释放点 。 像突然的爆哭或变得脾气暴躁等 。
亨利·莫德斯利(HenryMaudsley,英国精神病学家)就曾说:“无法用眼泪发泄的悲伤 , 可能会让其他器官哭泣 。 ”
就像学龄前的孩子 , 往往容易在压力大的时候尿床 , 而这其实就是他们用眼泪之外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 。
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
文章图片
“三不三要” , 轻松安抚爱哭的孩子
面对哭泣的孩子 , 家长为了尽快让哭声停止 , 一般就是威吓、放任或者妥协 。
这些方式虽然可以让孩子暂时停止哭泣 , 但其情绪没有得到释放 , 所以经常过会又容易哭泣起来 。
例如孩子哭得很伤心 , 你二话不说给了一个冰淇淋 。 这时候孩子为了吃冰淇淋肯定会停止哭泣 。 但等他吃完 , 哭泣还是会继续 。 而这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情绪还未得到释放 。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安抚爱哭的孩子 , 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呢 。
这里我们可以用“三不三要”来处理 。
首先“三不” , 指的是不说教、不带情绪、不突然的触碰
1、不说教
孩子哭的时候 , 我们总会下意识地问“你为什么哭” , 之后往往就会开始说教 。 告诉孩子随便哭鼻子不对或者应该怎么表达之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