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 三 )


但孩子本身情绪就在向外发泄 , 他需要的是情绪的疏导 。
家长这时再有道理的话都很难在哭声地衬托下到达孩子耳朵 , 反而是家长很容易因此受挫 。
而且家长和孩子不同频道 , 往往孩子就容易进一步的暴怒 , 做出过分的肢体动作 。
所以在孩子哭泣的时候 , 我们不妨忘记规则的道理 , 听听孩子的想法 。 帮他把心里的情绪释放出来 , 这样他也才有空间装我们的“道理” 。
2、不带情绪
就像打呵欠会传导一样 , 坏的情绪也是会传染的 。
当一个哭泣的孩子面对一个不紧不慢的家长 , 很多时候家长的淡定和冷静就会给孩子带来参照的效应 。 但如果家长情绪糟糕 , 那么孩子大几率是会把坏情绪升级 。 因为家长的坏情绪会激发孩子的对抗意识 。
因此你想要安慰哭泣的孩子 , 那么首先你的情绪就必须是平静的 。 如果做不到的话 , 让其他成人介入或先平复自己的情绪会容易安慰好孩子 。
3、不会突然的触碰
可能是影视剧桥段的原因 , 成年人总是对拥抱有很多美好的期待 。 但突然的拥抱和触碰其实并不会带来美好的感受 , 反而是紧张和排斥 。
对于哭泣的孩子 , 这时候他全身的感官都是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 。 突然的触碰就很容易加重孩子的紧张情绪 , 导致孩子的抗拒 。
所以如果你看到难过的孩子 , 想抱抱他 , 那么请先告诉孩子“我想抱抱你或者我先抱你到房间” 。 这样至少孩子不会因为被突然地抱起而紧张 , 而且也更容易被孩子接纳 。
孩子爱哭闹,哄还是不哄呢?
文章图片
最后“三要” , 指的是要声音低、要私密空间、要同频
1、要声音低
去过图书馆的家长 , 应该都会发现在图书馆里基本每个人都会自发的声音变小 , 而这其实就是环境带来的感染力 。
面对哭泣的孩子 , 我们同样可以用这样的感染力去引导孩子 。
我们放低的声音 , 会跟环境中嘈杂的哭声产生鲜明的对比 , 孩子也会更容易发觉自己的声音过大 。
最后受家长的引导降低哭声 , 平复情绪 。
2、要私密空间
在孩子哭泣的时候带孩子去单独的环境 , 不仅可以避免因孩子哭声造成家长的情绪压力 , 同时单独的环境也可以给到孩子和家长更多沟通的空间 , 避免其他人对育儿过程的干扰 。
例如很多时候孩子因为吃饭要喝果汁哭闹 , 妈妈经过各种招式的努力已经快平复好孩子的情绪 。 但一旁的老人这时候却突然说“不就一个果汁 , 喝点没事” , 这时孩子基本就会又被影响而哭泣 。
所以在孩子哭泣的时候 , 带他去单独的环境 , 会更容易哄好孩子 。
3、要同频
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 , 情绪只能被理解 , 无法被压制 。 孩子的哭泣本身就是一种情绪 , 如果我们想要安抚哭泣的孩子 , 那么最需要做的就是理解他情绪 , 达到跟他的同频 。
就像孩子晚餐想吃乌冬面 , 看到餐桌上不是喜欢的菜而大哭大闹 。
这时候就可以试试这样和孩子沟通:
“你很想吃乌冬面 , 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哪里有卖乌冬面吧”(接纳孩子的想法)
“我们做乌冬面要用什么材料呢”(引导孩子去思考)
“你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准备吗?”
“但今天太晚了 。 明天我们一起去市场购买材料 , 你来帮我一起做乌冬面好吗”(给孩子获取的通道)
这样的沟通方面一方面可以让孩子觉得家长和自己是同频的(同个目标) , 另一方面也可以促发家长去理解孩子 , 给孩子提供解决的办法 , 避免亲子间的对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