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长大后,你们会去世”,教你与孩子谈论“死亡”

前几天 , 看到一个新手妈妈的提问:当孩子哭着说「我不想长大后 , 你们会去世」时 , 该如何与她谈论「死亡」?
有一天 , 孩子不听话 , 当时自己也是气急败坏 , 于是很生气地回复了孩子 , “你现在不好好努力学习 , 等你大了 , 爸妈死了 , 你怎么办?”第二天 , 孩子边哭边问我 , “妈妈 , 为什么我长大了 , 你们会死?我不要你们死 。 ”她说很害怕 , 而且哭得很伤心 。 瞬间发现自己错了 , 不应该那样说 。 请问怎么回答孩子 , 等她长大 , 父母会死的问题?
同为妈妈 , 我对这个问题深有同感 , 就来简单谈谈我的理解吧 。
孩子无法接受自己的父母突然去世 , 这一方面说明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分量之重 , 关系之亲 , 无人能敌;另一方面也说明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正在逐渐发展和完善 , 他能通过简单一句话 , 想象出没有父母不在身边时 , 自己的凄苦情景 。
记得可爱多2岁多时 , 我每次清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 他都会扁嘴哇哇大哭抗议 。 我很疑惑 , 这首歌不是宣传妈妈好吗?为什么孩子一听就哭呢?难道我唱得太难听了?
后来 , 可爱多长大了 , 学会用句子表达了 , 他告诉我 , 这首歌听起来太“苦”了 。 他只喜欢前一句 , 不喜欢后一句 。
世上只有妈妈好 ,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 投进妈妈的怀抱 , 幸福享不了 。 没有妈妈最苦恼 ,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 离开妈妈的怀抱 , 幸福哪里找?
每次听到“没妈的孩子像根草” , 他就会自行脑补失去妈妈后 , 自己孤苦无依的场景 。
“妈妈 , 我不想变成没妈的孩子 , 我要你一直陪在我身边 。 ”
世事瞬息万变 , 谁也说不准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 该有的生命教育还是得有 , 不能因为孩子无法接受“死亡” , 就教他使用逃避 , 自我欺瞒的方式 。
挑一本与之相关的优质绘本 , 陪孩子多读几遍 , 孩子自然而然就能从中汲取能量和经验 , 学会用正确的方式面对“死亡”和离别 。
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小鸡球球生命友情绘本系列 。 这套书共两册 , 分别是
《小鸡球球和向日葵》——生命教育、《小鸡球球和小刺猬》——友情教育

这两本书的故事情节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 , 画风温柔可爱 , 语言Q萌有趣 , 特别符合幼龄儿童的阅读口味 。
谈及死亡 , 不像传统意义上那么严肃沉重 , 也没有丝毫的回避和欺骗 , 而且教育孩子正视死亡 , 学会发泄内心的悲伤 , 学会正确看待亲朋好友的死亡 , 了解生命的循环变化过程 。
《小鸡球球和向日葵》
“我不想长大后,你们会去世”,教你与孩子谈论“死亡”
文章图片
下面 , 我来简单叙述下《小鸡球球和向日葵》的故事情节 , 供你参考 。
有一天 , 小鸡球球出门散步觅食时 , 偶遇了一粒种子 。
“种子 , 种子 , 有花纹的种子 。 叽叽叽 , 看上去很香 , 我吃啦!”这时 , 种子说话了 。 “等一等 , 等到明天 , 你就可以吃到叶子了 。 ”
“我不想长大后,你们会去世”,教你与孩子谈论“死亡”
文章图片
?
为了能够吃到叶子 , 小鸡球球忍住了当下直接开吃的欲望 , 等着第二天吃 。
第二天 , 小鸡球球再次来到小山坡 , 种子果然如约长出了两片小叶子 。
“叶子 , 叶子 , 两片小叶子 。 叽叽叽 , 看上去很嫩 , 我吃啦!”
这时 , 叶子又说话了 。
“再等一等 , 会长出更多的叶子 。 ”
在种子的不断引导下 , 小鸡球球一直没舍得吃 , 而是耐心地等呀等 , 等呀等 , 每天去小山坡上帮忙拔草、浇水 , 细心地照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