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留守儿童虽让人心疼,比起他们,另一类儿童更需关注却被忽视

文|秘籍君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 , 我搬起砖就得放下你 , 抱起你就搬不了砖” 。
这话道出了外出工作的父母群体的心酸 , 也让我们对他们的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充满了怜惜和心疼 。
尤其是现在春节快要过完 , 在外打工的父母好容易回家过个年 , 又要陆陆续续外出 , 家里的孩子该有多不舍!看着孩子望着父母离去后的痛哭与不舍 , 谁不是眼睛发酸心发痛呢?
年后留守儿童虽让人心疼,比起他们,另一类儿童更需关注却被忽视
文章图片
不过 , 春节后的留守儿童虽让人心疼 , 但比起他们 , 另一类儿童更需要关注 , 却常常被忽视 。 那就是“回流”儿童 。
◆什么是“回流”儿童?
“回流”儿童指的是曾经和父母一起有过在城市里生活居住甚至求学的经历 , 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 , 从城市回到农村老家开始生活 。
这些回流儿童有的是虽然回了老家 , 但是和父母一起回来的 , 当然也有更多是和父母分开 , 自己和爷爷奶奶在老家生活 。
这样的儿童比起留守儿童 , 在学习和生活上会遭遇更多问题 , 却往往被忽视 。
年后留守儿童虽让人心疼,比起他们,另一类儿童更需关注却被忽视
文章图片
◆“回流”儿童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2020年 , 《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中 , 有关于“回流儿童”的相关研究 。 报告中说 , 回流儿童与非回流儿童相比 , 抑郁的风险在60%左右 , 而且也更容易受到校园霸凌 , 情绪问题也会更严重 。
究其原因 , 是因为在城市里待得时间久了 , 回到农村老家后融入不进去 , 容易受同龄人之间的排挤和孤立 。
首先是语言不通 。 小学时期的孩子很容易排外 , 长得胖了 , 或者跟自己说的方言不一样了 , 就容易被认为是异类而遭到排挤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 我上小学的时候 , 村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同一个姓 , 而且都是汉族 。 但班上有个小男孩 , 因为姓氏和我们不一样 , 而且听说是回族 , 就被同学们叫做“外路板子” 。 有些同学还会翻出他的作业本 , 把他的名字抹黑 。 更有甚的 , 还会拿他“不能吃猪肉”的禁忌开玩笑 。
年后留守儿童虽让人心疼,比起他们,另一类儿童更需关注却被忽视】要知道 , 他可不是外来人员 , 他父母也已经在我们那里定居很多年 , 孩子尚且受到如此对待 。 可想而知 , 当一个不会说当地方言的孩子“从天而降”到班级里 , 行为做事都跟班上的孩子不一样时 , 同学们的排斥会有多强 。
“回流儿童”面临的其它问题 , 比如父母陪伴缺失、感情温暖缺失等 , 就跟留守儿童一样了 。
年后留守儿童虽让人心疼,比起他们,另一类儿童更需关注却被忽视
文章图片
◆如何帮助“回流”儿童更快融入?
我建议父母在准备回老家之前 , 要先给孩子一段适应时间 。 比如父母两人在家里就开始说当地方言 , 让孩子听了有亲切感 , 最好也能学会 。 这样 , 语言一通 , 孩子在同龄人中间被孤立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
此外 , 想要帮助孩子更快适应新环境 , 最好以给孩子找朋友作为切入口 。 朋友是帮助孩子克服孤独并且能够融入集体的最佳助力 。 如果孩子的同班同学中有离自己家比较近的 , 父母可以先创造条件 , 约同学来家里做客 , 让孩子跟同学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多多熟悉 。
孩子只要在班里或者当地交到了第一个朋友 , 交第二个第三个朋友也就更容易 , 也就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