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部:幼儿园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教育部|教育部:幼儿园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文章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
芥末堆文 近日 , 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称《指南》) ,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办园方向、保育与安全、教育过程、环境创设、教师队伍等5个方面 , 共15项关键指标和48个考查要点 。
据介绍 , 2020年 , 我国学前三年在园幼儿数量为4818.3万人 。 长期以来 , 各地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硬件轻内涵、重他评轻自评”等倾向 , 难以适应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 亟待从国家层面出台指南 , 强化科学导向 , 加强规范引导 , 推动各地健全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 。
在办园方向上 , 《指南》强调 , 幼儿园不提前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 , 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 。
《指南》提到 , 幼儿园应制定并实施与幼儿身体发展相适应的体格锻炼计划 , 保证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 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 同时 , 重视有特殊需要的幼儿 , 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 , 同时给予必要的照料 。 根据需要及时与家长沟通 , 帮助幼儿获得专业的康复指导与治疗 。
在设施环境方面 , 《指南》从规模与班额、设施设备、玩具材料、图画书等方面进行考查 。 例如 , 幼儿园配备的图画书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 注重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特色 , 富有教育意义 。 人均数量不少于10册 , 每班复本量不超过5册 , 并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更新 。 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 , 防止存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等渗透的图画书进入幼儿园 。
【教育部|教育部:幼儿园不提前教授小学内容,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在教师队伍建设上 , 《指南》还提出 , 幼儿园教职工按国家和地方相关要求配备到位 , 并做到持证上岗 , 无岗位空缺和无证上岗情况;保育员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 , 保教人员熟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 具有较强的保育教育实践能力;园长应具有五年以上幼儿园教师或者幼儿园管理工作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