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感|生而不养?养比生重要!养娃,是往亲子情感账户存钱的过程

文|弥小木
当妈10几年,好像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生小孩?
为什么生小孩?最近看的《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这本书里,提到的几个说法,包括了大部分人的回答了:

  • 为了人生的完整
  • 为了内心的秩序感
  • 传宗接代
不管生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生孩子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生孩子重要,还是养孩子重要?这两天在追的《人世间》电视剧,倒是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蓉为了自己的爱情与事业,生了女儿,却将女儿留给自己的弟弟养了10几年。等女儿大了,才发现女儿跟自己不亲,各种难受。
生孩子重要?还是养孩子重要?《人世间》里的郑娟直白地回答了:当然养重要。
养孩子是门技术活,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像银行账户一样,平时不积累,账户就会是空的。如何在平时就往亲子情感账户里存钱?《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分享的一些内容,值得父母们学习。
价值感|生而不养?养比生重要!养娃,是往亲子情感账户存钱的过程
文章插图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是心理咨询师丛非从,分享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心理书籍。一个强大的人的内心,离不开五种感觉。哪五种感觉?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意义感、亲密感。在育儿的过程中,又可以将这五感分成两个层次。基础的生存基石,内在的精神支柱。
合理构建孩子的生存基石何帆的《变量4》里,提到用终局思维考虑养育孩子,会考虑到孩子长大成人,需要具备6大能力。其中的能力之一,是养活自己的能力。《妈妈让我卖茄子》里的妈妈,因为要离开孩子,而坚决让孩子学会养活自己。这是一种外在的能力,除了外在的,还有内心的能力,《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讲的就是学会做父母,教会孩子滋养自己内心的能力。
丛非从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构筑情感基础的重点不同。具体来说,零至一岁半的孩子,是构建内心安全感的重要时机。一岁半开始,是孩子自由感形成的关键期。三至六岁,则是孩子价值感的形成关键期。
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是形成孩子生存的基石。
价值感|生而不养?养比生重要!养娃,是往亲子情感账户存钱的过程
文章插图

丛非从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分享了一些缺失的原因。造成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自由感缺失、低价值感的因素里,有一些共通性。看这些共通性,对照我们自己的育儿方式,能起到警醒作用。总结起来,有三点,值得为人父母的我们学习。
1.暴力已过时暴力养育这个因素,会造成孩子的安全感、自由感缺失。而暴力养育,是会代代传递的。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能看到很多受访者的内心独白,对暴力养育造成的痛苦,要很多年才能释怀,有些人一生都困在“暴力”的困局里。
我家老大提过,她曾经在舞蹈班,见过一个同学的腿上都是乌青,触目惊心。当时我们还讨论过,当孩子遭遇家长的暴力时,该怎么做?讨论到最后,似乎是一个无解的状态,除非家长自己有所觉悟。
暴力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大人伸出的每一拳,消耗的都是亲子情感账户的存款。
2.学会说话最近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当了妈妈后,重新学说话》,这本书还没看,但是书名却说出了我的心声。越发觉得,和孩子说话,是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
从用词、语气、到表情,与说话有关的,都需要重新学一遍。如果有父母上岗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也是要设置的一门课程。
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丛非从分享的造成孩子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缺失的原因,其中都有因为父母的表达方式引起的。比如,孩子一做错事,大人就指责抱怨,在不断指责抱怨的过程中,不仅仅打掉的是孩子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的基石,更是会让孩子养成指责抱怨的思维表达方式。一个遇事只会指责抱怨的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