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好习惯都是如何养成的?错过最佳时间,家长就等着吃“后悔药”吧

从古至今一直被人传颂的《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子不教,父之过”,孩子的教育从小就来源于父母,然后才是老师,如果说影响力最大的是谁,父母肯定是“首当其冲”。所以在教育孩子上面,父母最不能错过的时间,就是孩子小的时候,只有抓住了幼时的教育,才能让娃受益终生。
养成|好习惯都是如何养成的?错过最佳时间,家长就等着吃“后悔药”吧
文章插图

从吃饭培养孩子的规则习惯
吃饭是培养孩子养成规则习惯的重要时机,家长需要从细节做起。比如教他正确拿餐具、长辈动筷之后晚辈才能吃、吃饭时不能吧唧嘴、说话之前要将嘴中的食物咽下去、禁止用筷子敲打碗盘、不能随意扒拉盘子里的菜等。餐桌礼仪是我们中国人最看重的,在遵守这些餐桌规则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规则习惯。有些家长可能会问,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呢?其实,在孩子自己会吃饭的时候就要培养了,不过家长可以从最基础的拿餐具、扶碗来教孩子,辅助孩子养成扶碗的习惯。
养成|好习惯都是如何养成的?错过最佳时间,家长就等着吃“后悔药”吧
文章插图

从说话开始培养文明习惯
从孩子呱呱落地那天起,他就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不论大人说什么,他都会用自己仅有的“咿咿呀呀”来回答。在牙牙学语阶段,他开始学习自己接受到的词语和句子了,所以家长口中的“谢谢、请、对不起……”都会一字不落的传到孩子的耳朵里。如果家长平日说话就是温和有礼,再加上后期亲子阅读的影响,孩子的语言修为就一定不会差。如果家长整天脏话不离口,那孩子的语言就会同样的“粗俗不堪”。
【 养成|好习惯都是如何养成的?错过最佳时间,家长就等着吃“后悔药”吧】养成|好习惯都是如何养成的?错过最佳时间,家长就等着吃“后悔药”吧
文章插图

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交习惯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社交的基础,现如今大多数家长也已经开始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了,比如他在幼儿园合不合群、有没有小朋友跟他玩、他会不会跟别人分享好吃的和好玩的、会不会被别人欺负等等,这都能直接反映出孩子的社交能力如何。如果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好,家长就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师范,引导他与别人友好相处、帮助他人、学会分享,时间长了之后,他自然会养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养成|好习惯都是如何养成的?错过最佳时间,家长就等着吃“后悔药”吧
文章插图

从自己穿衣开始培养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应该是从小就要培养的。现在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就会包揽所有的事情,觉得娃还太小,好不容易孩子长大一些了,又心疼他们学习太辛苦,就又将生活中的小事代劳了。这样就导致孩子一再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很难在培养他的劳动习惯。所以孩子小的时候就要从自己穿衣开始锻炼劳动习惯,只有这样他长大之后才不会“坐享其成”。
孩子的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是在家长耐心的引导、提醒和督促下养成的,所以要想孩子长大之后不被社会“抛弃”,在他小时候,父母就要从细节的地方开始培养,以免将来找“后悔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