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深圳最近连续下雨 , 出现了入秋以来最强寒冷阴雨天气 。 儿子好几天没出门 , 再加上开学时间遥遥无期 , 挂着一副郁郁寡欢的颓态 。 这天吃完晚饭 , 儿子站在阳台上 , 拍手跺脚地说:“终于没下雨了 , 爸爸我们可以出去玩了!”
我陪儿子骑着车来到久违的广场 。 停雨的时间应该不长 , 地面还是湿漉漉、滑溜溜的 。 儿子很快找到他的小伙伴 , 人手一车 , 一起编织美好的童年回忆 , 愉快地追赶玩耍 。
他们飞速地跑了两圈后 , 一个小伙伴在转弯时 , 单车失去平衡 , 摔倒在地 。 几个小朋友都围在一旁 , 没有家长跟过去 。 小伙伴回到了车子上 , 看起来并无大碍 , 他准备继续骑行 。 我凑近说:“小朋友们 , 地面很湿 , 要注意安全 , 别骑太快了 。 ”儿子笑着说:“他是我爸 , 这个是我爸 , 他在提醒你呢 。 ”小伙伴歪歪头说:“我知道是你爸 。 ”
一个小时过去了 , 回家时间到 。 我和儿子刚走在回家的路上 , 突然听见哭声 , 回头一看 , 只见那个小伙伴还是在同样的位置又摔了一跤 。 这次可能摔得更严重了 , 他捂着膝盖 , 委屈大哭:“疼 , 我摔到膝盖了 , 疼!” 。 他妈妈正好在不远处 , 她走过去气冲冲地指着他鼻子大骂:“让你别骑那么快那么快!下雨还骑那么快!”小伙伴低着头 , 一直在哭 。
儿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文章图片
我们继续走在路上 , 没想到儿子跟我说:“他妈妈好过分哦 。 ”
我顿时觉得醍醐灌顶 , 甘露洒心 。
这不就是作为同样的孩子的角度 , 他们最真实 , 最直接的感受吗?
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 , 我们总是信手拈来 , 采用最简单的方式——破口大骂、严厉批评、从重惩罚 , 而常常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 我们选择一种方式的时候 , 是在尊重孩子 , 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我们会对自己的朋友也这么说话吗?何况还是我们爱的孩子 。
儿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文章图片
类似的情况常常发生在身边 。
有一次我和朋友 , 各带自家儿子出来玩 。 小朋友在玩耍 , 我们坐在一旁聊天 。 他儿子摔跤眼看就要哭鼻子 , 没想到他淡定地跟我说:“注意看 , 他会马上看着我 , 然后憋着哭 , 因为他怕我骂他 。 ”
还有一次我做完核酸走在回家路上 , 在人来人往的路上 , 一个妈妈指着他10来岁的小孩破口大骂:“你是不是畜生!……”我当时心想 , 再怎么着 , 好像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下 , 如此这般骂一个孩子吧 。
儿子看到朋友摔跤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说
文章图片
我们好像常常都在跟孩子争输赢 。 把争输赢这种传统的亲子相处模式抛在一边 , 以亲子合作取而代之 。 应该怎么做?结合骑车摔跤的小孩 , 我们可以遵循《正面教育》说的这个步骤 。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 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
比如说:“怎么摔的?摔到哪里了?你感觉哪里疼?”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 , 但不能宽恕 。 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 , 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 。 这时 , 你如果告诉孩子 , 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 , 效果会更好 。
比如说:“我知道你因为摔跤 , 膝盖一定感觉很疼 , 对吧?我小时候也骑车摔过 。 ”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 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 , 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