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需拥抱4次才能存活,拥抱16次才能成长”,你做到了吗

教育家孙云晓曾经说过:“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 , 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 。 而一个没有被父母拥抱过的孩子 , 心理上多少会有问题 。 ”
“孩子每天需拥抱4次才能存活,拥抱16次才能成长”,你做到了吗】也许有些家长不以为然:不就抱孩子嘛 , 我家娃平时抱也可以 , 不抱也没感觉有什么变化 , 至于说得这么严重吗?其实 , 这一点都不夸大 。
早在19世纪 , 欧美很多地方没有抱婴儿的习惯 。 孩子出生后 , 除了喂奶 , 其余时间大都放在床上 , 很少被碰触 。 人们以为 , 这是出于对弱小生命的保护 , 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使新生儿的死亡率大大增加 。
但当时人们把问题归因为医疗、卫生等方面 。 直到上世纪40年代 , 一名美国医生为了挽救濒临死亡的早产儿 , 要求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抱抱婴儿 。 结果这些婴儿的死亡率迅速下降 , 几乎为零!
“孩子每天需拥抱4次才能存活,拥抱16次才能成长”,你做到了吗
文章图片
拥抱的力量竟如此神奇!对于年幼的小宝宝来说 , 肢体接触要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 而拥抱是最温暖、最贴心 , 也是最有效的交流和互动方式 。
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 有高达93%是依靠非语言进行 , 总的来说 , 沟通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肢体语言 。
即便是成年人也需要通过拥抱来表达情感 , 更何况是宝宝呢 。 孩子需要的并不多 , 只是每天多抱抱而已!其实很多家长并非不愿意给孩子拥抱 , 只是不知道拥抱的奇特作用 , 也不曾留意到孩子内心的渴求 。
★拥抱孩子 , 是让他感受被爱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楼上邻居有个小女孩 , 特别喜欢来找我家俩宝玩 。 但这个小女孩怯怯的 , 不爱说话 , 拿玩具的时候 , 会悄悄观察我家娃的“脸色” , 稍感不喜 , 她就会马上放下玩具 。
“孩子每天需拥抱4次才能存活,拥抱16次才能成长”,你做到了吗
文章图片
有时这弟兄俩娃各玩各的 , 不跟她玩 , 她便会走到门口 , 试图开门 。 但她不是真的要走 , 只是想通过这个方式 , 吸引伙伴的注意而已 。
这个女孩的妈妈教育“很有一套” , 孩子听话时 , 会去抱抱她;稍有点“越矩”的行为 , 她妈妈就会说:“你又不听话 , 我以后不抱你了 , 也不喜欢你 。 ”
这一招很有效 , 看似教出了一个温顺乖巧的孩子 。 可实际上为了迎合大人 , 女孩把自己伪装成妈妈喜欢的样子 , 其实内心毫无安全感 。 也正因如此 , 她才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 , 如果被忽视 , 便会觉得很受伤 。
对于年幼的宝宝来说 , 他们所理解爱的方式很简单 , 那就是你亲亲他、抱抱他 。 等他成长到一定阶段 , 才能理解你用语言表达的爱 。 可即便如此 , 他们内心仍然希望通过拥抱的方式来表达爱 。
“孩子每天需拥抱4次才能存活,拥抱16次才能成长”,你做到了吗
文章图片
★拥抱孩子 , 对于成长的好处你意想不到
科学研究表明 , 拥抱不仅能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 还能促进他们身体更好地发育 , 其中最主要的作用体现在4个方面 。
促进大脑发育 , 抱抱更聪明
人在相互拥抱时 , 身体会释放出一种激素——内啡肽 。 这种激素有什么作用呢?百度百科释义:
内啡肽是体内自己产生的一类内源性具有类似吗啡作用肽类物质 。 这些肽类除具有镇痛功能外 , 还具有许多其它生理功能 , 如调节体温、心血管、呼吸功能 。
我们对宝宝的每一次搂抱和触摸 , 都是“心灵的抚触” 。 宝宝的大脑会接收到良性的刺激 , 而这样的刺激能让宝宝的大脑和心智更好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