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故事有办法

孩子的教育牵动着父母的心 , 孩子的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也往往直接影响到一个家庭的氛围和幸福感 。
天下所有的父母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健康、正常 , 各个阶段都能顺利度过 , 体验美好 。
但几乎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会面临或者出现情绪、行为上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 小到不肯好好吃饭、睡觉 , 乱扔东西 , 大到性格怪诞 , 行为异常 。
作为一个5岁多孩子的父亲 , 给大家推荐一种简单易行却又效果神奇的办法:讲故事!
我亲试有效 , 而且发现这简直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宝藏 。
这个好方法是从澳洲作家苏珊·佩罗强烈推荐的 , 她所著的系列图书《故事知道怎么办》中不仅提供了大量优秀的儿童故事 , 而且系统性地阐述了故事治疗的原理、方法 。 更为难得的是 , 她非常具体的指导我们如何自己创作出有针对性的优秀故事 。
01我们不要轻易去给孩子下定义
书中强调的一点原则令人印象深刻:
成年人不能直接对孩子的某些行为定性 , 或者根据这些行为就判定这个孩子的品行等 。
比如说幼儿园的孩子想方设法把教室里的玩具装进自己的口袋 , 放学时躲过老师的检查带回了家 。
我们决不能说这个孩子的行为是偷或盗窃 。
有些孩子总是表现得非常具有攻击性 , 总是对别的孩子使用暴力 , 甚至使别的小朋友受到伤害 。
我们不能因此就断定这是个爱打人的坏孩子 , 对他进行强制隔离 , 甚至让其他幼儿远离他 。
一个孩子总是沉默寡言 , 不愿跟别人交流和玩耍 。
我们不能用性格内向、孤僻等这些词语给他们贴标签 。
作者强调我们可以通过故事来启发、引导、改变孩子 , 而不是在他们小小的年纪就被定义为这样或那样的人 。
就拿有攻击行为的孩子来说 , 书中通过一个“张牙舞爪的小螃蟹”的故事来引导孩子改变 。 故事中用小螃蟹的钳子攻击海滩上的朋友来隐喻孩子的行为 。 通过故事中小螃蟹用钳子掐人等情节的展开来清晰传达攻击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 。 最后用故事中的解决办法---乌龟为小螃蟹编制了一副手套 , 引导孩子学会避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 , 也启示其他人用包容的方式去解决攻击行为 。
书中将孩子们出现的一系列反常、甚至有危害的行为统称为“挑战性行为” , 而坚决反对老师或成人去具体描述或定义这些行为和孩子 。
作者强调 , 从科学角度讲 , 这些年龄阶段的孩子把学校的东西带回家 , 本身就有特定的内因 。 于他们来讲 , 这本来就不算偷 。
这警示我们家长 , 千万可以对孩子出现的一些不太好的行为妄下定义 , 这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伤害 。
02故事的神奇效果
书中故事几乎都有特定的针对对象 , 也都起到了令人惊叹的神奇作用 , 其中一个令我印象深刻 。
故事写给一个在幼儿园行为粗野的4岁男孩 , 他总是乱跑 , 而且对其他孩子有踢打的攻击行为 , 总之没办法安静下来 。
了解到这个孩子很喜欢马 , 故事的创作者为他量身定做了这个故事 。
小故事的开头就用朗朗上口的口语描述了一匹乱爬乱跳的小红马的行为 , 当然 , 这是隐喻这类孩子们的行为 。
但小红马的躁动和粗野却给它带来了许多麻烦和困扰:
牧场被它的跑跳弄得尘土飞扬 , 弄得它又痒又不舒服;
晚上依然安静不下来的小红马 , 不仅搅得其他小马不得安生 , 它自己也因吵闹和蚊虫的叮咬根本无法好好睡觉 。
长此以往 , 小红马自己也受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