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认真拒绝孩子至少一次

每一年 , 都有一些孩子轻生 。
背后原因各有不同 。
有的因为遇到难题找不到解决方法 , 以为走到了绝境;
有的是因为对自己失望;
有的因为对别人或社会失望;
还有的是想以此报复父母……
这些孩子中 , 有敏感的 , 有善良的 , 有脆弱的 , 也有自私的 。
这一篇 , 我想说的是最后一种:那些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想要让父母痛苦终身的孩子 。
这样的孩子 , 多半是在父母的溺爱之下长大 。 因为过度的溺爱 , 导致孩子认为父母的对他的爱是没有限制的 。 所以 , 才会在父母某一次或几次不满足他的要求时 , 用“死”的方式来威胁父母 。
李玫瑾针对这类的孩子 , 说过这样一句话:
“他知道你爱他 , 所以用你的爱来威胁你 , 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 ”
这句话她在讲座中是平和地说出来的 , 却听得我内心一痛 。
没有父母是想把孩子爱到“死”的 。 可是 , 却有父母用自以为是“爱”实际上却是“害”的方式 , 在养育孩子 , 将孩子渐渐地带到了一条独木桥上 。
这种悲剧让人难过 , 可惜孩子的离世 , 心疼父母的心伤 。 他们不是不爱 , 而是不会爱 。 是爱得太用力 , 爱得太窒息 。
孩子六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认真拒绝孩子至少一次
文章图片
用行动告诉孩子:父母的爱是有限制的 。
孩子对你笑 , 我们回之以微笑 。
孩子打了我们一巴掌 , 我们不能再回以微笑 。
我们要握住孩子的小手 , 平和地对他说:“不可以 。 ”
否则 , 孩子不知道行动的边界在哪里 , 他以为什么都可以做 , 做什么你都应该一如既往地爱他 。
【例】
一个孩子在其他人面前不怎么动手 , 但一旦和爷爷在一起 , 就喜欢动手 。 没有特别的原因 , 只是因为孩子小的时候 , 无意中打了爷爷一下 , 爷爷不但笑了 , 还说:“我孙子真有劲儿 。 ”
那时候 , 孩子才两岁 。
可是 , 当孩子慢慢长大了 , 爷爷若是不满足他的什么要求 , 他依然会习惯性地动手打爷爷 。
这种纵容和溺爱 , 会让孩子产生认知偏差 。 他认为爷爷这样才是爱我 。 如果哪一天爷爷怒斥他了 , 或者爷爷还手了 , 那就是爷爷做错了 , 是爷爷不再爱他了 。
这无疑是被大人训练出来的错误的价值观 。 而这种价值观带给孩子的害处 , 远不止打爷爷这么简单 。
所以 , 当孩子听得懂大人的话之后 , 我们就要约束孩子的行为 , 让孩子懂得边界、规矩 , 和有限制的爱 。
比如:
当孩子想在客厅小便的时候 , 我们告诉他“不可以” , 要到卫生间 。
当孩子想一个人独享美食的时候 , 我们告诉他“不可以” , 要和亲人一起分享 , 即使我们只是象征性地分一小口 。
当孩子不喜欢我们做的早饭 , 喊着要换其他饭的时候 , 我们告诉他“不可以” , 要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 , 不喜欢可以少吃一些 , 等明天再做他想吃的那种早饭 。
孩子六岁之前,父母一定要认真拒绝孩子至少一次
文章图片
孩子六岁之前 , 父母一定要这样拒绝孩子一次
孩子小的时候 , 如果提出不合理要求 , 父母拒绝之后 , 孩子可能会哭会闹 , 顶多躺在地上打滚儿 , 不会做出更严重的行为 。
可是 , 如果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让他们懂得“合理地被拒绝”是正常的事情 , 那么等到孩子长大后 , 比如十五六岁 , 如果遇到“拒绝”无法接受的话 , 他们表达愤怒的方式 , 就与几岁的孩子不一样了 。 他们有可能闭门不沟通 , 还有可能离家出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