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孩爱听故事但害怕“怪兽”?别担心,试试这样引导

前几天一位新认识的家长朋友咨询我说:
我女儿今年6岁 , 最近老是说害怕“怪兽” , 晚上睡觉也不敢关灯了 , 还得让家长陪伴;听故事的时候有与“怪兽”相关的文字 , 就会表现出紧张 , 即使我安慰她没有怪兽也没用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 ,
在2-7岁年龄段的孩子中
, 上述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 这跟他们的
认知发展特点有关系 。
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
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 。
这时他们
喜欢全情投入到自己幻想的世界
, 有时会分不清现实与想象 。
6岁女孩爱听故事但害怕“怪兽”?别担心,试试这样引导
文章图片
他们很容易会把动画片中看到的 , 或故事书中听到的恐怖情节 ,
在孩子的主动“脑补”下 , 变成各种各样的怪物
, 出没在他们的世界里 。
有时孩子还会
把渴望得到的东西 , 说成是已经得到的东西
, 把希望发生的事情 , 当作已经出现的事情来描述 。
还有时候 , 孩子会把各种事物都赋予生命 , 比如吃饭的时候要把每个玩偶都喂饱后 , 他才开始吃饭 。
这都是孩子在这个阶段思维发展的正常表现 , 我们不必过分担忧 。
想象力快速发展
想象是学龄前儿童重要的心理过程
,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 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
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
具有“夸张”的特点 ,
常常喜欢
夸大事物的某种特征或使用夸张的语言
, 从而导致孩子将现实和想象混淆 。
比如孩子看到绘本上有一只长耳朵的小白兔 , 他可能就会把生活中其他玩具也描述成长耳朵的 , 并且用十分夸张的语言 。
6岁女孩爱听故事但害怕“怪兽”?别担心,试试这样引导
文章图片
这一方面受
儿童尚未发展完全的认知水平影响
, 另一方面也
受大人导向性语言的影响 。
比如有时候我们会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吃糖了吗?”3岁左右的孩子可能会脱口而出“吃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吃糖 。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对他的认知、思维的发展十分重要 , 家长需要认真对待孩子一些夸张的表现哦 。
无意记忆为主
2-7岁儿童的记忆能力还未发展成熟
, 他们的记忆不够准确 ,
主要是无意记忆
, 因此他们
常常用想象来填补或勾勒自己的记忆
, 从而出现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语 。
因为生活经验不多 , 认知水平不高 , 而且
记忆很容易受别人的暗示
, 对
想象和现实的界线比较模糊
, 所以有时也会发生想象与现实混淆的情况 。
6岁女孩爱听故事但害怕“怪兽”?别担心,试试这样引导
文章图片
他们会
虚构或夸大事物的特征或情节
, 甚至编一些实际中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 以满足自己的向往、好胜、虚荣等心理 。
比如把昨天的事当成今天的事来说、跟不存在的伙伴自己进行角色扮演、把故事里的情节套到自己头上 , 或者到了晚上不进被子 , 非说被子里有老虎等等 。
我们可以这样做
接纳孩子害怕的情绪
接纳并认可孩子的情绪 , 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第一步 。
如果我们
随意对待孩子的恐惧情绪
, 孩子会感觉到不被理解、不被共情 ,
这种情绪就容易被“负强化” 。
也就是说 , 父母否定怪物的存在 , 会变相地强化孩子的恐惧感受 , 反而会加重孩子的焦虑和担忧 。